四是外圍掩護力量“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些力量先是確立一個和選舉看似無關的“議題”,然後再將此議題極端化、政治化,左右選情,為幕後的支持者造勢。比如,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這樣的機構,緊緊抓住“國教”這一廣大市民極為關心的議題,反對政府,誤導市民,客觀上成為反對派選舉的“別動隊”。“這股力量貌似公正,極具迷惑性,對選情之影響,不可低估。”③
再次,選舉結果也反映本次立法會選舉的一些新特點。一是本次立法會選舉是選民參與程度最高的選戰。地區直選投票人數創下歷史新高,達183萬,較上屆立法會選舉多出31萬,投票率高達53%,較上屆立法會選舉的45.2%投票率,增加7.8個百分點。而“超級區議員”投票人數亦達167萬,投票率約為51.9%。雙雙創回歸以來的新紀錄。二是建制派和反對派各有得有失。建制派並非“大勝”而是“小勝”,反對派並非慘敗,慘敗的只是民主黨。反對派與建制派傳統的“6:4”黃金得票比例雖有所收窄,但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選舉過後,各股政治力量重新洗牌,但香港的政治生態基本保持不變,而民主激進勢力有所抬頭令人擔憂。三是今屆立法會罕有出現“大換血”現象。共有28名“新丁”晉身議會,佔議會議員總人數的四成。這些“新丁”當中,有22人屬建制派,泛民主派只有6人,反映建制派的新舊交替工作較泛民出色。在大量“新丁”湧現的同時,又有7個議員屬“光榮復活”,即曾任議員但一度落敗或棄選,到今屆又成功重返立會,其中包括4個重量級人物。一向陽盛陰衰的立法會,今屆亦終於有11名女議員,較上屆多了4人。④
建制派在選舉中的喜和憂
(一)建制派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如何客觀、公正地看待建制派在這次立法會選舉中所取得的成績,是本文評析一個重要問題。香港《成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套紅寫了六個大字:“建制大勝泛民”,還有人認為“民建聯大獲全勝”的說法,這都有些言過其實。而香港《商報》在頭版位置則寫了另四個大字:“建制險勝”(泛民)。筆者認為這較為客觀、貼切,符合選舉結果的真實情況。
建制派險勝所取得的選舉成績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在70個立法會議席中,建制派共獲得了43席(包括民建聯13席、工聯會6席、自由黨5席、新民黨2席、其他17席)。其中,地區直選的35席中,建制派取得17席,比上屆多6席;傳統功能界別的30席中建制派取得24席;超級區議會的5席中取得2席。建制派掌握立法會過半數的多數議席(超過六成),有利於以梁振英為首的新一屆特區政府依法有效施政,有利於香港發展經濟、切實改善民生、造福廣大市民,這當然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好事。
2、建制派突破了投票率越高對反對派越有利的傳統看法。必須指出,過去有一種流行的看法,即投票率高對反對派有利而對建制派不利。從去年的區議會選舉和今年的立法會選舉結果來看,這個觀點似乎已經不能成立了。如前所述,今屆立法會在地區直選投票率比上一屆45.2%多出7.8%,高達53%的情況下,建制派仍能取得較好的戰績,說明高投票率對建制派不利的“魔咒”已經不靈了。這是一個不可勿視的選舉成績。
3、建制派動搖了所謂“6:4”黃金得票比例的傳統政治定律。從建制派和反對派的得票來看,建制派得票增幅比反對派更多,今屆立法會選舉投票人數較2008年有效選票多了31萬張,全港約181萬張有效票,其中反對派得到約100萬票,較上屆的89.37萬多了約11萬票;建制派則有77萬票,較上屆的63.55萬多了約13萬票,增幅比反對派大。而細觀每個地方選區,建制派的得票增幅大都比反對派多:如在港島區,反對派得票比例為54.9%,建制派則為45%;在九龍東,反對派得票比例為54%,建制派為45%;在新界西,反對派得票比例為54.6%,建制派佔了43%。就全港計算反對派得票比例佔55%,建制派則有43%。可見,“6:4”黃金得票盤面都已收窄,反對派的整體得票率只有五成五,與建制派大幅拉近。香港學者蔡子強稱,這次反對派得票率是歷來新低,更顯示“六四”比例定律已正式被打破。⑤
雖然如此,建制派的整體成績基本上令人滿意,打破了香港島、九龍東、新界西長期為反對派佔領的局面。以被視為反對派“票倉”的香港島為例,民建聯重奪上屆失落的第二席,曾鈺成和鍾樹根分拆兩張名單策略成功,雙雙入局;連同工聯會的王國興和新民黨的葉劉淑儀,建制派一共取得7個議席中4個議席,首次超過反對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民建聯、工聯會在今次選舉中積極培訓新人,“新老交棒”部署成功。民建聯保送第二梯隊的陳恒鑌、葛珮帆入局;工聯會的麥美娟初試啼聲,連同早前兩位自動當選的第二梯隊勞工界別議員郭偉強、鄧家彪,這支較年輕的生力軍寄予厚望。
建制派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之所以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全靠多年苦幹、實幹,真誠為香港;地區工作紮實、有效;主打民生牌得到選民認同;同時建制派顧全大局,團結一致,主動配票策略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