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咳喘靈、強力枇杷露、速效救心丸……這些耳熟能詳的藥名或將改頭換面。國家食藥監總局1月11日公開征求對中成藥命名新規的意見,要求以電子郵件形式發至總局指定郵箱,2月15日正式截止。記者檢索發現,按照新規意見,數千個藥品或將需要改名。
改名將產生新注册成本
在食藥監總局藥品數據庫國產藥品一欄中,記者輸入部分涉及更改的關鍵詞,可檢索到數千個藥品批文。多家上市藥企的藥品或涉及改名,包括同仁堂、貴州百靈、中新藥業、華潤三九、天目藥業、神威藥業等。
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質量總監李勁認為,如果按照目前的意見稿實施,許多家喻戶曉的老字號將受到較大影響。“假如雲南白藥需要改名,那麼雲南白藥115年樹立起來的品牌、聲譽、公衆認知或將坍塌,預估損失將超過100億元。”北京醫藥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付立家說:“改名意味包裝材料、說明書、小盒、紙箱、標簽通通需要變更,生產包裝成本姑且可以計算、承受,但對於老字號品牌而言,更名帶來的無形損失非常大,還要花費大量人力、財力進行二次市場培育。”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藥企來說,更名後需要到當地食藥監局重新注册,對於更名量大的企業而言,注册費用將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各地收費價格不一樣,少數省份不收費,大部分省份都是收費的。在北京一個產品就要交6600元。”該人士說,他所在的企業有35個產品或將涉及改名,光注册費就得23萬餘元。
規範為治一“名”驚人亂象
記者調查發現,上世紀90年代,主管部門就提出對中成藥命名進行規範。1997年,由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中,明確提出了中藥、化學藥品、生物藥品、放射性藥品以及診斷藥品的命名原則。此次意見稿的命名新規正是依據通用名稱中提出的各項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