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戲班十年》:印象中的鄉戲
http://www.CRNTT.tw   2020-07-04 10:21:11
(圖片來源:人民網)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據人民網報道,友聚,遇“金嗓子”文田女士,依然那般表裡如一的嬌柔優雅,說是贈送一本新書於我,封面素淨,書名《戲班十年》,劉志紅著。

  與劉志紅女士網絡相識多年,雖未謀面,知其上海音樂學院碩士才女一枚,乃文田親妹。兩姐妹對西方音樂之痴迷早有耳聞,其妹志紅,現居上海執業鋼琴教師,卻對民間戲劇痴迷不已,作為江西人,自費“跟班”十年潛心研究江西地方戲種,嘔心瀝血凝成長卷,如此匠心情懷,足以感天動地。

  近日,斷斷續續閱讀了數章,如品香茗,口舌生津,漸漸吸引直至觸碰懷舊的心弦,除了感動,更多還有震撼。原來,在那些西方音樂難以滲透,流行音樂波瀾不興的鄉野村落,依然保留著一些民間戲班子,根保、鳳梅、菊花他們披星戴月,走村串鄉,收入雖然微薄,卻堅守在這片日見局促的傳統文化領地,向越來越小眾的愛好者,傳承並演繹著那些久遠而又珍稀的“鄉戲”。

  對於鄉戲的概念,我的印象還停留在40多年前的家鄉小鎮,書中所說的《小保管上任》,是我接觸到的第一個地方戲,至今還依稀記得劇中有一個愛占小便宜的人物“尖尖鑽”,在大公無私的新任小保管面前處處踫壁的故事。按戲曲生旦淨末醜分類,想必那個“尖尖鑽”當屬醜角,或者算個反面人物。

  隨父母調遷到縣城後,我家就在南昌縣采茶劇團對面,那時的縣劇團可謂是大腕雲集,風光一時,當時在南昌享譽一時的南昌采茶戲名角魏小妹、萬齊石、童俠(贛劇頭牌名家潘鳳霞之子)等與我父母很熟,也可以說,我父母是他們忠實的“票友”,什麼《鍘美案》《方卿戲姑》《穆桂英掛帥》《賣水記》,我都看過好幾遍,裡面的一些唱段至今還能哼哼幾句。

  那時候,逢年過節去老家鄉下拜年,也經常遇到“大篷車”似的民間戲班子在村裡穀場上連唱幾天大戲,只不過,印象中的民間戲班子大多屬“草頭班子”,道具簡陋,服裝隨意,演出不甚專業。記得一次看戲中間,那操板胡的老琴師可能因疲倦打起了瞌睡,演員上場念白之後正欲開唱,發現沒了伴奏,急的在台上跺腳直吼“根得,你跟老子扯呀!”台下一陣轟堂大笑。或許,這就是生活,這才是生活。

  《戲班十年》既是一部煙火氣息濃鬱的紀實文學,又是一部關於社會民風鄉俗的研究實錄,雖非什麼主旋律大題材,恰恰劍走偏鋒地記錄了日見式微的民間藝術及其市井人生,故彌足珍貴。如果沒有志紅女士這等“有心人”,若干年後,我們的後代可能只知道流行樂、重金屬及其它新興藝術門類,對於數百年來我們祖祖輩輩或淺吟低唱,或引吭高歌的北調南音一無所知,對其中的故事和文化,其中的念白與韵律,更是一片空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