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由於德美關係長期受到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政策的負面影響,導致雙方在外交、防務領域矛盾分歧不斷增多。美國《國家利益》等媒體稱,兩國關係陷入冷戰以來的“最低谷”。特別是近年,馬克龍關於北約“腦死亡”的言論以及歐洲戰略自主的主張更是成為特朗普時期美歐矛盾的最新表現。俄烏衝突升級暫時掩蓋了歐美之間的分歧,歐洲又開始有意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傘。但從長期看,北約的持續擴張,成員國數量的增加,必然會產生利益的多樣化和分散化,不僅美國與歐洲國家之間的利益不會完全相同,就是歐洲國家如大國與小國、“老歐洲”與“新歐洲”之間也會存在利益差異。
儘管擺出“哪裡需要就去哪裡”“想去哪裡就去哪裡”的架勢,北約擴張之路不可能隨心所欲。正如美國喬治敦大學教授、外交學會高級研究員查爾斯·庫普錢近日在《外交》雙月刊撰文所說,就在北約幾個大國不斷向烏克蘭送去更多榴彈炮、無人機的同時,他們更應該注意北約挑起這場戰爭對自身造成的經濟和政治衝擊,更應意識到在談判桌上促成停火的重要性。
北約至今仍沉迷於冷戰思維和集團政治,將世界劃分為“我們”與“他們”,一味強調“我們”安全的不可分割性,追求絕對安全,而絲毫不顧“他們”的安全處境,也不惜犧牲“他們”的安全利益。如今,美國又裹挾著北約一些國家,試圖繼續通過“獨裁與民主”的有色眼鏡誤讀21世紀的世界,想方設法拓展西方意識形態的勢力圈,將觸角伸向印太地區,尋找並樹立新的對手。美國的這一套操作失道寡助,北約這個所謂“歷史上最成功聯盟”的沒落也將成為必然。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