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北約擴張 “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http://www.CRNTT.tw   2022-07-05 16:10:16
 
  2001年10月7日,隨著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發動阿富汗戰爭,北約根據1999年戰略概念首次在歐洲以外進行大規模軍事干預行動。2003年,美國編造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謊言,與英國等北約盟國聯手發動伊拉克戰爭。北約從一個只具有區域性職能的軍事聯盟逐漸轉變為可發揮全球性作用的政治、軍事聯盟的意圖昭然若揭。

  2011年,北約濫用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對利比亞開展軍事打擊行動,這是冷戰後北約出於私利、對外武力干涉、搞政權更迭的又一個明顯例子。當年3月19日,法國戰機率先向利比亞政權地面的軍事目標開火。儘管北約成員國內部當時對軍事打擊利比亞也存在分歧,如意大利呼籲利比亞政府軍和反對派盡快達成停火,但已經明確要從一個防衛協作性的軍事組織演變為進攻性的軍事集團的北約,特別是美、英、法等幾個大國怎麼可能放棄這樣的機會?

  同年10月31日,時任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乘坐一架美制C-130運輸機,在兩架法國“幻影”戰鬥機的護航下抵達利比亞。這次突然造訪是北約秘書長第一次訪問這個北非國家。當北約高層宣布針對利比亞的“聯合保護者”作戰行動——“北約歷史上最成功的行動之一”結束時,他絕不會想到在北約干預後又有上萬利比亞平民在內戰中身亡,絕不會想到這個國家至今仍處於動蕩之中。

  北約的戰略轉型在改變歐洲安全結構的同時,極大地加劇了俄羅斯的不安全感。俄烏衝突發生後,北約攤牌說,將不再遵守以前對俄羅斯作出的承諾。要知道,不在東歐地區進行軍事部署,是冷戰後北約在首次東擴時對俄羅斯作出的承諾,也寫入了與俄羅斯達成的基礎文件。如今,隨著北約正式向瑞典、芬蘭發出“入約”邀請,以及美國宣布要在波蘭永久駐軍,這些都勢必進一步加劇俄羅斯與北約的對立。

  擴張之路不可能隨心所欲

  北約雖然號稱“史上最強大的軍事聯盟”,但沒有那麼可怕。不容迴避的是,北約內部的矛盾一直存在,即使是冷戰後北約的戰略轉型也並非一帆風順,其間充斥著美歐之間的矛盾。

  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走上聯合自強之路,美歐在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的矛盾就時而和緩、時而尖銳地存在著。突出表現是戴高樂領導下的法國1966年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後又迫使北約總部和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等軍事機構遷出法國。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逐步深入,圍繞著西歐獨立防務問題,美歐更是一直在較勁。為維持霸權,美國強烈反對建立任何旨在削弱北約的歐洲獨立防務,以法國為首的部分歐盟國家對此非常不滿。本世紀初,歐洲一度認為“把世界交給美國是遠遠不夠的”。美歐之間的分歧表現在政治、經濟和外交多個領域。2003年法德兩國公開反對美國繞開聯合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直斥法德為“老歐洲”。這是冷戰後美國與“老歐洲”關係的最低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