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科學家談人工智能:離科幻電影還很遠
http://www.CRNTT.tw   2017-03-27 00:29:06
  中評社博鰲3月27日電(記者 張爽 臧涵)迄今為止,人類了解最少的仍是自身,尤其是人的大腦。不了解自己的大腦,仿生的人工智能和機器腦就無從談起。

  2017年3月25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舉辦了“人工智能:對話科學家”分論壇。本場論壇邀請了研究人腦的自然科學家和研究機器腦的科學家和企業家,試圖從人腦的角度理解人工智能的未來。

  人工智能是否能代替人類?

  人工智能一直以來很熱門的一個爭論是,人工智能是否將代替人類甚至顛覆人類?嘉賓對此觀點各不相同。

  清華大學教授魯白作為人腦科學家提出了人腦有五個功能:感覺、運動、記憶、情感和情緒、認知。人工智能在簡單邏輯思維層面可以學習,但是在情感情緒和高級認知領域無法像人腦一樣處理複雜信息。人工智能更無法完成社會交互,代替人類是一個偽命題。

  搜狗CEO王小川也表示,人工智能代替人類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一件事。機器人60年的發展,無論是規則導向時代、認知導向時代,再到今天海量大數據重複性學習時代,我們都看到一件事,人很笨,人工智能更笨,人工智能無法實現人類想象力之外的事情。

  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認為這個觀點要分“理性”和“感性”兩個角度。機器可以超越理性,但不能超越感情。他提出了一個在圖靈測試基礎上的升級測試方法,有一天機器大數據通過分析總結發明出超越人類認知的知識,就意味著機器人已經超越人類了。但在情感部分,既無法實現,也沒有必要。

  Hanson Robotics首席科學家 Ben Goertzel認為,人工智能接下來幾年能做人類能做的一切,並且比人做的更好。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工智能能主宰星球,成為了萬物的主宰。包括情感也是人的大腦產生的,機器會有自己的情感,他的結構可能跟人腦不一樣,情感跟人定義的情感不一樣,但是不能說沒有情感,只是說沒有具備人腦物理結構產生的情感而已。機器有機器的情感,只是表現形式不一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