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執政,兩岸經濟關係處在重要的轉折關口。 |
中評社╱題:兩岸經濟關係的現狀還能維持下去嗎 作者:吳宜(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6月號(總第222期)。
在民進黨取得全面執政、政局發生結構性翻轉的情況下,兩岸關係再度走上十字路口,面臨道路與方向的選擇。作為兩岸關係發展中最基礎與最緊密的兩岸經濟關係也處在重要的轉折關口,其內外環境正發生著廣泛、深刻、複雜的變化。當前,於5月20日正式上台的蔡英文雖然一再聲稱要“維持現狀”,但從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角度上看,不僅現狀難以維持,還可能面臨嚴重倒退。
兩岸經濟關係的現狀是甚麼
從制度層面上看。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及其成果,既是兩岸經濟關係穩定發展的基礎,又發揮著主要的引領作用,是當前兩岸經濟關係現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6月兩岸兩會恢復製度化協商以來,迄今為止舉行了11次會談,簽署了23項協議,達成了2項共識及一系列共同意見,內容涵蓋兩岸經貿、金融、交通、醫藥衛生、核電安全、司法互助、氣象合作、飛行安全等,清除了制約兩岸經貿合作、人員交流的基本障礙,拓展了兩岸合作的領域,不僅初步構建了兩岸經濟交往與合作的規範和機制,更為兩岸累積互信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同時,根據兩岸兩會2010年簽訂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第11條所設立的非常設組織——“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其主要任務為ECFA後續協議之協商,也已成為兩岸經濟制度性協商重要平台。此外,“兩岸產業搭橋活動”、“兩岸產業合作工作小組”等機制化平台展開運作,兩岸經貿社團互設辦事機構從無到有,其他許多領域也紛紛設立諸多機制化的交流平台。
從市場層面上看。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兩岸經濟關係在市場內生動力的推動下不斷發展,2008年來更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和平紅利”外溢作用下,在兩岸經濟關係制度化發展的推動下穩步向前,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格局。
一是兩岸貿易規模平穩增長,對台經濟發展貢獻度高。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除2009年金融危機衝擊、2015年全球貿易衰退影響外,兩岸貿易在2014年達到峰值後2015年穩中略降,但總體發展態勢良好,大陸持續多年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2008年—2015年,兩岸貿易總額由1292.1億美元增至1885.6億美元,其中大陸自台灣進口由1033.4億美元增至1436.6億美元,對台出口由258.8億美元增至449億美元。我方統計數據也顯示,過去8年來台灣從兩岸貿易中獲得的順差每年約700億美元,累計總計近6000億美元,若排除大陸市場,台將面臨嚴重的出口衰退和巨額貿易逆差。以2015年為例,台全年對外貿易總額2094.4億美元,順差515.58億美元,其中對大陸的貿易順差為636.6億美元,若無此,將出現121億美元的逆差。
二是兩岸實現雙向投資的新格局。大陸多年來一直是台商最主要的對外投資地,商務部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底,大陸累計批准台資項目95298個,實際使用台資626.9億美元。八十年代末以來,台商赴大陸投資,不僅帶動台灣產業升級,還產生了“投資帶動貿易”(主要原物料從台灣進口)的效果,迅速彌補台灣對外(主要是美國)每年逾百億的貿易逆差。大陸對台投資方面,2009年6月島內開放陸資赴台後,兩岸終於實現了雙向投資,但因開放領域少、審批手續繁瑣且管理收緊,陸資赴台投資進展緩慢。據我方統計,截止2015年底累計核准陸資赴台投資件數近800件,投(增)資金額近14.5億美元。
三是兩岸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密切。自2008年7月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啓動以來,在和平發展的氣氛帶動下,兩岸人員往來穩步擴大,總體規模已近千萬人次。其中,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人數由2008年的32.9萬人次增至2015年的415萬人次,累計超過1300萬人次,佔台入境游市場的比例也由8.6%迅速上升到40%。2010年起,大陸就一舉超越日本成為台入境游最大客源地,同年台旅遊觀光收支由逆差轉為順差,而2008年來陸客每年為台創造超過1000億新台幣的外匯收入。
沒有“九二共識”
兩岸經濟關係現狀難以維持
2008年以來,“九二共識”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是兩岸互信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明確了兩岸關係的性質,即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是一個國家內部的關係,兩岸是一家人。在此基礎上,兩岸雙方才有了政治互信,兩岸經濟關係制度化進程才得以順利推進,並逐步實現了兩岸貿易、投資及人員往來的正常化和自由化,促進了兩岸多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使兩岸民眾有了更多的接觸和相互瞭解。但“5.20”後,由於因蔡英文和民進黨片面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兩岸經濟互動此前取得成果如何保持、兩岸現狀如何維持令人擔憂。
屆時,建立於“九二共識”基礎上的兩岸兩會的協商機制恐將被迫中斷,下設於兩會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等兩岸經貿協商合作平台的運作也將直接受到衝擊。由此將對兩岸經濟關係產生的負面效應是:一方面,過去取得的成果會受到影響。兩岸雙方已經達成的23項協議和2項共識的後續執行情況,將由於缺乏溝通、協商的平台而大打折扣;兩岸尚未完成的貨物貿易談判將擱淺。另一方面,當前的共同關切無法推進。包括如何深化發展兩岸經貿關係、實現兩岸產業合作互利雙贏、兩岸共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等兩岸經濟關係“深水區”的重大議題,牽涉面廣、層級高,只有兩岸兩會這樣高層次的制度化平台,才能夠整合各部門的資源進行協商推動。總之,沒有兩會協商,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和機制化的進程將被迫中止,這將使得兩岸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仍受到諸多限制。
同時,兩岸關係氣氛不佳,兩岸經貿關係會自然冷卻,大陸民眾赴台旅遊、陸生赴台求學等都將有所降溫。近期,陸客赴台人數下降,對台南虱目魚契作的合約到期不再續約,與大陸方面旅客、商業組織自身意願下降有著密切關聯。這對兩岸經濟關係發展,對台灣經濟本身都將造成衝擊,使得未來兩岸關係的現狀不僅無法維持,還會出現“不進則退”的衰退局面。
民進黨經濟施政將破壞
兩岸經濟關係現狀
雖然蔡英文聲稱要維持“兩岸現狀”,但其不願承認“九二共識”本身就是對兩岸現狀的破壞。與此同時,從其參選以來提出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及相關政策主張看,其未來經濟施政的基本路徑是通過發展與美日歐緊密合作對接的產業、市場,提高“台灣經濟的自主性”,以削弱兩岸經濟關係、降低對大陸的依賴,這種“親美離中”、“從世界走向中國”的基本思維不僅無法維持還將破壞兩岸經濟關係的現狀。
蔡英文力圖發展島內相關產業,迎合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產業新一輪變革需求,卻決口不提與兩岸之間的合作與對接。她提出將與美國實現在物聯網、雲端、大數據及通訊技術等產業的合作,重點發展包括綠能、亞洲矽谷、生物科技、“國防”、機械在內的“五大創新研發產業”,希望與美建立“經濟戰略夥伴關係”,以此“建立台灣經濟的自主性”“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以蔡英文的政策導向,姑且不論這些產業的推動基礎、發展潛力和前景走勢如何,兩岸在相關領域中既有合作和未來發展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大陸“十三五規劃”和“中國製造2025”的推進,兩岸在諸多新興產業的競爭將日趨激烈。
蔡英文意圖通過“新南向政策”及謀求加入TPP第二輪談判,“繞開”大陸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她多次提出將推動與東南亞地區全面合作的“新南向政策”,與東盟各國發展經貿、投資、觀光、文化等多方面的夥伴關係,重點將強化與越南、緬甸、印度等地的貿易投資。同時,明確將加入美國主導的TPP第二輪談判作為拓展對外經濟關係的重點,並暗示將在進口美國豬肉等關鍵問題上向美方做出妥協以爭取支持。這一“先國際後兩岸”、“重國際輕兩岸”的路線,不僅嚴重違背經濟規律,而且破壞兩岸互信。先前兩岸經合會對於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討論恐將停滯,台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進程注定不會順暢。與此同時,在大陸經濟轉型調整、台商投資轉移趨勢日增的情況下,“新南向政策”和謀求加入TPP都有可能造成兩岸經濟關係的弱化,但同時也將阻礙台商有效參與大陸倡議的“一帶一路”建設下的區域經濟合作。屆時,不排除出現台灣在兩岸經濟與對外經濟參與中“兩頭空”的悲觀局面。
綜上所述,兩岸經濟關係的現狀維持及未來發展都離不開兩岸政治互信,離不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大環境。兩岸經濟關係能否較好地維持下去,端看民進黨和蔡英文能否理性看待兩岸關係二十餘年來的經驗教訓,接受過去八年來的基礎及其成果。否則,兩岸經濟關係現狀無法維持,台灣經濟現況更將江河日下,非兩岸人民之福。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6月號,總第22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