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薪資水準部分,徐啟勝說,大陸薪資上漲,兩岸薪資成本幾乎“拉平”,台灣年輕人看似沒有優勢,但確實很多年輕人想過去大陸闖一闖,關鍵在於台灣年輕人在大陸歷練過後,到了中高階,薪資是台灣的“倍數”,大陸也很願意用人才,特別是中高階人才。
他說,台灣相對來講,如果先在大陸的外商企業“蹲”,語言條件夠,能夠有優勢,或許剛入行起薪差距不大,但培養一定的程度,跳很快,薪資倍數。
徐啟勝說,兩岸人力也在流動,早年“磁吸”效應或許結束,“紅色供應鏈”崛起,但年輕人若考慮自己的長遠發展空間,仍願意到大陸放手一搏,台灣年輕人到大陸奮鬥,到大陸娶妻生子,老爸老媽在台灣,“家”還是台灣。
他認為,台灣培養這樣優秀人才,結果最後通通都跑到大陸發展,站在全球化觀念,或許不是壞事,但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優秀的禽鳥會選擇理想的樹木作為自己棲息的地,台灣與大陸,哪個地方是良木?
徐啟勝說,對於台灣年輕人來說,我可能到大陸歷練發展,我的父母在台灣,安養費、安家費寄回台灣,如果我看到“機會”,在台灣也有“機會”,當然會選擇對自己發展有幫助的地方。
台灣為何不能創造兩岸就業的有利條件?
徐啟勝表示,他20多年前擔任桃園縣工業會總幹事,就倡導要努力積極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看看中韓簽訂FTA帶來龐大經濟效應就可以知道,當然FTA有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但台灣產業發展要更宏觀,區域經濟要搶得最佳的戰略位置,只有努力簽訂FTA。
他說,大陸“一帶一路”“亞投行”效應非常快速,台灣如果沒有按照產業發展趨勢、沒有按照區域經濟發展趨勢,不在這聯盟成員、台灣有何本錢跟人競爭?台灣是孤島。
“台灣過去有勤勞的人力,發展政策非常明確,就算當時台灣內部或許仍疑慮,但包括孫運璿、李國鼎等人,仍照著既定規劃與方向往前走,專注在產業發展,創造台灣奇蹟!”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