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深度專訪:范太解讀本土主義
http://www.CRNTT.tw   2016-02-27 00:16:39
 
  第四,教育體制沒有解決好港人認同問題

  無論是反國民教育、反“蝗蟲”還是反水貨客行動,在扛起“本土主義”大旗的群體中,香港年輕人佔據很大一部份。他們怎麼了?為何在反對國家意識和祖國同胞面前,他們卻顯得格外積極?

  “我覺得我們的年輕人的問題,在於上一輩沒有好好讓他們多一些瞭解香港的位置。”范太說:“香港是我們國家的特區,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可能獨立,也不應該鼓吹獨立。每一個香港人都應該要有一顆中國心。”

  據媒體報道,香港論政團體“公民力量”曾在街頭向301名中學一年級至六年級學生進行突擊測試,問他們七條中國歷史問題。結果竟然發現,八成六受訪學生曾經修讀中國歷史科,但當中僅五成半能答對三題或以下,其中一成更答錯全部題目,反映香港中學生的中國歷史知識嚴重貧乏。

  可現實情況是,香港教育體系中,中國的成分太少。

  范太告訴中評:在我讀書的年代,英國人統治香港時期,我唸歷史一路唸到中學畢業,可現在港人治港的年代,學生了解中國歷史反而少了。然而,中國人就是應該念中國歷史,念了中國歷史才明白中國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有過輝煌也有過被屈辱,所以我們不能夠讓自己做得不好,這樣我們才能夠在國際上有位置。

  此外,范太還指出,部分親泛民、或是反共的教師,會對學生的中國認同觀念造成極大影響。“他們會用一些報章的偏頗社論來引導學生,而從未經歷過港英統治時代的一些年輕人,由於受到誤導,就會對中國產生極為負面的情緒。”

  除去老師,學生家長的態度讓問題更加嚴重。據了解,大部分的老師在政治上並沒有特定立場,只是做教育工作而已,但如果他們選了《文匯報》的社論來教導學生,若遇到支持反對派、且更喜歡表達個人意見的學生家長,就很可能因遭到投訴而遇到麻煩,所以在這樣的隱形壓力面前,大部分老師自動放棄選擇《文匯報》、《大公報》等親內地、正面報道內地的媒體材料,讓學生失去了這一方面資訊的機會。

  此外,范太還指出,“通識教育開始的幾年,考題總會有些不利於中共的一些題目,老師為了讓學生得高分,就必須要教相關內容;有部分老師在愛國愛港學校工作,他們的學生在答題中如果表現得‘愛國愛港’,很難獲得高分。”

  “我認為教育應該讓學生掌握客觀的智識,學會用理性科學化的態度去分析,考慮各方面意見,而不是灌輸洗腦。可是現在正正發生了這種現象。”

  “現在的問題是,政府的教育局根本不承認這是他們的責任,不承認就不會有改進。”范太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專題: 中評香港網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