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松花江畔,銀裝素裹。三江平原的黑土地上,不少農民已經忙碌起來。從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城區出發,沿著“三江平原百公里綠色稻米長廊”東行,最先進入的是樺川縣。在樺川縣雙興村,幾台拋撒車隆隆駛過,身後揚起滾滾“煙霧”,走近一看,是一車車有機肥料正被均勻地揚撒向地面。
“有機肥可以提高地溫、活化養分、增厚黑土、培肥地力。”樺川縣玉成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總經理趙德山介紹,合作社1.2萬畝地全部使用有機肥,完成綠色有機認證。
樺川縣北倚松花江,南枕完達山。近年來,當地綜合農藝生物措施,推動改造修復工程,建立多種長效機制,多措並舉護好管好黑土地。“去年,全縣總耕地面積210萬畝,其中綠色種植面積達110萬畝,高標準農田80餘萬畝。”樺川縣農業事業發展中心主任陳國玉說。
技術升級,省肥省藥
“這塊田裡能‘長’出一桌子的葷菜素菜!”趙德山介紹,合作社有鴨稻、蟹稻、蝦稻、魚稻多種種養結合耕地,今年面積將達4000畝,“魚苗吃蟲除草,田裡還有防蟲燈,全年都不需要噴灑農藥、除草劑。”
一沓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一摞農事工作手册,記錄著眼前這塊土地“一增一減”的變化。“卡上的建議施肥總量逐年下降,但一算畝產,卻是年年在漲。”趙德山說,“5年來,肥料畝均使用量減少20多斤。黑土地增了肥力,我們省了肥料。”
目前,黑龍江全省主栽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基本實現全覆蓋,稻漁綜合種養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約每150畝地取一份樣本,我們對全縣耕地取樣測土配方,然後發放施肥建議卡。”樺川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楊忠生介紹,通過分析各地塊中氮磷鉀等元素含量,讓農戶做到缺啥補啥,定制“營養餐”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