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塊田連成網格田,溝渠橋涵通連其間。“黑龍江已累計建成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超過1億畝。高標準農田建成後,畝均糧食產能可增加10%至20%。”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竇洪波介紹。
2017年以來,樺川縣水務局推進渠道防滲襯砌、配套田間建築物等工程措施,年節約水量達到3500餘萬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大大提高。
“兩三年前,一下雨,溝裡的水夾泥帶土向下游衝,溝也越衝越大了。”在新勝村上游,團結村村民陳文書道出原因。之前,他家地裡的那條侵蝕溝不僅讓耕地支離破碎,雨天還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但近幾年,土溝子被鋪上石網,像是一條小河,穩固多了,土壤不‘跑’了。”
“綜合工程和林草措施,我們從上游入手,先上後下,溝坡同治。2022年,全縣累計完成侵蝕溝治理282條。”樺川縣水務局局長石立恒介紹。2021年以來,黑龍江已治理侵蝕溝1.08萬條;到2025年底前,全省計畫完成2.53萬條侵蝕溝治理任務。
智慧農田建設,也讓田間管理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提效。“以往,不論有沒有病蟲害,村民們每年至少也要打3遍藥。如今,黑土地‘沒病就不吃藥’,一年打一兩遍就行。”楊忠生解釋,數據分析來自縣農業智慧指揮中心平台,基礎數據源自全縣51座田間氣象站、34個病蟲害監測站點、30架農業溯源監控設施的實時監測,“通過收集墒情、氣象、病蟲害數據,輔以衛星遙感數據,做到智能化分析、預測用肥用藥需求,輔助農民高效開展田間管理。”
目前,黑龍江建成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點4000個,已建成覆蓋全省的病蟲疫情在線監測網絡體系。
機制優化,防控污染
小貨車停在梨樹村村級回收站門前,村民孫振華送來從村裡收集的小半車農藥瓶。打開台賬,回收站負責人朱立成介紹:“農藥瓶縣裡按每個1角錢回收,包裝袋、桶、罐都有償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