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宗表示,為了推動基建和科技投資,拜登以“中國威脅”為由進行國內動員。為鞏固盟友和掌控國際組織,拜登政府大搞意識形態外交,將與中國的競爭扭曲為“民主對抗專制”,以此裹挾他國選邊站隊。為孤立中國,拜登還試圖復活冷戰期間的集團政治、撕裂國際社會,妄圖把更多、更富、更強大的國家籠絡到美國霸權羽翼之下,以確保未來長期競爭的贏面。在雙邊層面,拜登延續前任絕大多數對華政策,包括維持關稅、科技脫鉤、擴大制裁、在涉台涉港涉疆涉疫等議題上加大對中國內政的干涉力度等。當然,拜登政府更講究傳統外交精英的套路,反共調門有所降低,在台灣問題上也更理性,以期提升與中國競爭的效果。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對待中國要“在應該的時候競爭,在可以的時候合作,在必要時對抗”,這種多手戰略的主軸是競爭,合作和對抗都服務於競爭,服務於提升美國競爭力和削弱中國競爭力。
張文宗說,美國對中國的競爭戰略,對中國形成了不小挑戰,但中國有應對這一挑戰的能力和意志。大國競爭的戰略既有相似性,也有區別。中國在發揮優勢、補足短板的過程中,也在實施和美國類似的戰略。中國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這為和美國競爭提供了強大的制度和組織保障。中國的內外戰略未必指向和美國競爭,但實施的結果可以極大提升自身競爭力,從而更好地應對美國壓力。中國應對拜登政府以及美國更長期的遏壓,至少在做三件事:
第一件是繼續聚焦發展,並探索更高效更安全發展的新途徑。中國發展的目標、計畫、手段等都非常清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就是中國的發展戰略。不管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還是全面深化改革、實行高水準對外開放、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只要凝神聚力、百折不撓地實現既定目標,中國就能持續夯實和美國博弈的物質基礎。中國產業鏈完整、率先控制住疫情、經濟維持中高速增長等,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開了個好局。在此過程中,中國尤其需要注重科技發展,在利用後發優勢和向西方學習的同時,在全民中培育和提升科學精神、創新精神,讓政府、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和社會形成創新合力。科技不僅是中美競爭的關鍵,也是中國應對老齡化挑戰、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當然,由於美國及其盟國給中國製造的困難增多,中國在發展中將給予安全更多關注,不斷提升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水準。實現更安全發展、更高效發展、更注重成本控制的發展將是中國探索的新方向。
第二件是構建有利發展環境,打破美國孤立中國的企圖。周邊是首要,尤其在東南亞地區。中國要阻止美國利用南海問題干擾和破壞中國和東盟的合作,確保中國東盟關係維持在穩定發展、互利雙贏的軌道。大國是關鍵,需要繼續重點經營和俄羅斯的關係。俄羅斯是中國的戰略協作夥伴,繼續深化這一關係有助於中國增強和美國博弈的籌碼。中國需要尊重和照顧俄羅斯的合理關切,全面深化戰略互信。在此基礎上,中國可以推動中歐關係緩和,推動《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審批和落地,使中美歐三邊關係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中歐經貿合作有利於中國,也有助於歐盟提升戰略自主,維護歐洲的長遠利益。在多邊舞台,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對沖美國以多邊之名行單邊之實、構建小圈子維護霸權的行徑。
第三件是敢於鬥爭和善於合作。美國要維繫的是霸權利益,中國要堅持的是發展權利,在涉及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問題上,中國沒有多少退路。美國政客宣稱要在與中國的競爭中獲勝,從歷史上看,這種獲勝是以對手崩潰、被擊敗或經濟停滯為前提的。因此,中國的退讓甚至重大妥協都難以滿足美國胃口。以鬥爭求生存則生存,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中國深刻認識到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正弘揚鬥爭精神,運用鬥爭智慧。同時,中國堅持以兩手對兩手,對於符合自身利益的中美合作保持開放和歡迎態度,力爭和美國形成一個多重博弈和複雜博弈的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