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兩岸雙向交流三十年 郭偉峰:勿負網絡時代
http://www.CRNTT.tw   2021-09-30 00:20:29
大陸記者范麗青、郭偉峰在1991年8月12日抵達台北桃園機場,開啟兩岸新聞雙向交流大門。
   中評社香港9月30日電/編者按:1991年8月,新華社記者范麗青和中新社記者郭偉峰在兩岸相隔42年之後,作為大陸記者第一次踏上台灣寶島進行採訪,打開了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的大門,載入了兩岸關係史冊。在30年之後,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撰寫了本文,一在於紀念當年的不凡時刻,二在於敘說一個不願意在兩岸新聞交流道路上停步的新聞人的理想與追求。作者認為:從網絡新聞傳播的角度來看兩岸關係,當然與從政黨政治的角度、或者經濟、文化的角度來看是有所不同的。作為一個從事兩岸關係新聞傳播工作的媒體人,應該走上創新之路,從網絡新聞傳播的角度來溝通、觀察、分析、研判乃至參與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並且要通過網絡新聞的傳播與交流,減少兩岸彼此的誤解,化解兩岸之間的爭議,增強兩岸雙方的互信,促進兩岸共同的交流。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8月號以《中評社與兩岸關係中的網絡媒體傳播》為題發表了這篇文章,文章內容如下:
  
  1991年8月12日,我與新華社記者范麗青作為大陸記者踏上了台灣的採訪之道,這是兩岸分隔42年來,在兩岸官方均許可之下,大陸記者因公務第一次走進台灣島。雖然至今30年過去了,我卻一直走在兩岸關係新聞傳播的路上,從未離開。30年前,我下定決心此生要為兩岸和平發展做出貢獻,至今初心不變。致力於兩岸關係中的網絡新聞傳播,就是我的為兩岸和平努力的具體實踐,儘管異常艱難,但甘之如飴。

  而創辦中國評論通訊社,走上網絡新聞傳播之路,是因為受到了汪道涵會長的啟發。大約在1997年底,汪道涵會長在一次的談話中對我們說,今後要通過網絡來聯通兩岸資訊,還可以供兩岸的專家學者在網上交流研究。當時互聯網傳播剛剛起步不久,網絡媒體還沒有進入成熟的階段,汪道涵會長的先見之明,確實了不起。

  我由此認識到,從網絡新聞傳播的角度來看兩岸關係,當然與從政黨政治的角度、或者經濟、文化的角度來看是有所不同的。作為一個從事兩岸關係新聞傳播工作的媒體人,應該走上創新之路,從網絡新聞傳播的角度來溝通、觀察、分析、研判乃至參與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並且要通過網絡新聞的傳播與交流,減少兩岸彼此的誤解,化解兩岸之間的爭議,增強兩岸雙方的互信,促進兩岸共同的交流。為此,我與同事們在香港進行了長達24年的努力,可以說,完全沒有虛度的感覺。雖然現在的兩岸關係重返驚濤駭浪之際,兩岸新聞交流遭遇重挫,但是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我仍充滿期待,充滿信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