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楊立憲:“一帶一路”影響世界經濟政治格局
http://www.CRNTT.tw   2016-11-23 00:39:54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秘書長楊立憲(攝影:蘭忠偉)
  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 蘭忠偉)第二屆中華文化論壇昨日在北京大學舉行,全國台灣研究會副秘書長楊立憲在論壇上發表題為“‘一帶一路’、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的報告。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秘書長楊立憲表示,中國大陸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的倡議,強烈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這一倡議站得高、看得遠、格局大,有較強的針對性、包容性和可操作性,故得到沿線國家的熱烈響應。這一倡議如能順利實施,必將對21世紀的世界經濟與世界政治格局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包括台海兩岸關係的走向。

  全文如下:
  
  一.關於“一帶一路”構想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首次提出了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2013年10月3日,習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時明確提出,中國致力於加強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願同東盟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兩個倡議之後被概括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或稱“一帶一路發展倡議”。

  所謂的“一帶”指的是“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即從中國內地出發的三條陸上發展大通道:一是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二是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三是經東南亞到南亞、印度洋。所謂的“一路”指的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有兩條: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和非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綜合來看,中國大陸提出建設“一帶一路”構想的背景有二:

  一是世界經濟面。當今世界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蔚為潮流,但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經濟不確定性增強,地區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以“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工業化發展程度及產業結構為例:雖然大多數國家處於工業化中後期階段,但國家之間工業化水平差距較大,其中,處於前工業化時期的國家有1個,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的國家有14個,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的國家有16個,處於工業化後期階段的國家有32個,處於後工業化時期的國家只有2個。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均有進行產業升級換代的需求,因而存在著政策協調、資源整合、市場融合、深化互利合作共贏的空間。

  二是中國經濟面。中國大陸經過連續30多年的高速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和發展能力,工業化水平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處於上游的位置,現正步入增速減緩、結構趨優、動力轉換的經濟新常態。但中國自身發展面臨的難題也非常突出。例如:某些產能和外匯資產過剩,供給側矛盾比較突出;油氣資源和礦產資源對國外的依存度較高;工業和基礎設施過於集中於沿海;西部與東部之間、北方與南方之間發展不平衡;等等。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問題,如果僅靠單打獨鬥,必然曠日持久成本高效能低,設若能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需求供給加以協調合作,發揮各自所長彌補各自所短,必能產生互惠互利共贏的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專題: 中評香港網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