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屆中華文化論壇現場(中評社資料圖) |
趙森表示,隨著中國式現代化走穩走深,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國家也在不斷適時推出支持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政策措施。今年制定出台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正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論述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舉措,順應了兩岸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踐行“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從“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等三個方面提出具體措施,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充分發揮福建對台獨特優勢和先行示範作用,不斷完善促進閩台融合發展政策措施,率先落實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持續增進台灣同胞福祉,讓台灣同胞充分感受到“融合有好處、閩台親上親”,努力在福建全域建成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充分顯現福建作為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的效應,讓台胞“願意來、留得住、融得進、發展好”。以《意見》為藍本,對於“在中國式現代化圖景下如何推進兩岸融合發展”這一宏大命題,似可窺一二。
從“以通促融”方面來看,福建已經率先實現與台灣地區主要港口、海上直航全覆蓋,常態化開通17條海空航線,每周往返高峰時達430個航班,建立了由“小三通”海上航班、“大三通”客滾航線、空中直航航線組成的兩岸最便捷最經濟的海空立體通道。兩岸開啟交流以來的歷史和事實也證明,同胞的血脈親情割舍不斷,交流合作大勢不可阻擋。要擴大兩岸交流合作,讓兩岸交流更深、更實,讓兩岸同胞更近、更親,“通”是前提,有助於鼓勵更多從未來過大陸的台灣同胞來閩走訪交流,瞭解大陸發展的實際情況。《意見》在推動閩台應通盡通方面邁出了更大步伐。一是在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聯通方面,福建積極推動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已經具備了連接閩台兩地高速通道的工程技術能力,為提升海峽兩岸基礎設施聯通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礎。《意見》提出適度超前開展交通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資金等要素保障力度,構建立體式、綜合性的對台通道樞紐,暢通閩台與大陸其他地區的連接通道,完善區域物流集散體系,福建沿海與台灣及金門、馬祖運輸航線也將更加優化和密集,兩岸同胞距離坐著高鐵跨海峽的夢想越來越近。二是在能源資源互通方面,《意見》進一步提出推動閩台基礎設施應通盡通,打造廈金、福馬“同城生活圈”,積極推進通水、通電、通氣等。大陸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體系,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的規模多年來居世界第一,具備全球最先進的風電光伏生產能力和遠距離輸變電能力。福建省的清潔能源發展迅速,地理環境適宜海上風電發展,具備向台灣地區大規模輸送綠色電力的條件。在台灣近年來“缺電”新聞頻出的情況下,開展兩岸能源領域合作、共同推動兩岸能源綠色轉型發展尤其具有意義。三是行業標準共通方面,《意見》提出要“建設兩岸標準共通服務平台,鼓勵兩岸產學研企業共同制定行業共通標準”。交通物流、能源資源的互通,可以說是物質層面的“有形”基礎設施互通;兩岸行業標準互通,尤其是圍繞冷鏈物流、養老醫護、食品安全等領域強化標準共通和標準信息的共享與交流,這種從規範層面開展的“無形”基礎設施互通工作,可以向兩岸企業提供更精準高效、標準統一的服務,讓台胞台商發展更順利,同樣是促進民生福祉所不可或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