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這是培養識別人才第一位的標準。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前赴後繼、接續奮鬥的結果。從李四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輩科學家,到陳景潤、黃大年、南仁東等一大批新中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傑出科學家,都是愛國科學家的典範。要教育引導廣大人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
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科學技術是人類的偉大創新性活動。人才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要把創新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鼓勵奇思妙想並努力實踐,以創造之教育培養創造之人才。要調動和尊重廣大人才的創新精神,激勵他們努力探索科學前沿,發現和解決新的科學問題,提出新的概念、理論、方法,開辟新的領域和方向,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善學者盡其理,善行者究其難。”科學以探究真理、發現新知為使命。一切真正原創的知識,都需要衝破現有的知識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要有創造性思辨的能力、嚴格求證的方法,不迷信學術權威,不盲從既有學說,敢於大膽質疑,認真實證,不斷試驗。要廣泛宣傳科技工作者勇於探索、獻身科學的生動事跡,教育引導廣大人才堅持解放思想、獨立思辨、理性質疑,在科學前沿孜孜求索,踐行學術規範,讓學術道德和科學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涵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培育嚴謹求是的科學文化。
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馬克思講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衹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科學家的優勢不僅靠智力,更主要的是專注和勤奮,經過長期探索而在某個領域形成優勢。從實踐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學家都是憑借執著的好奇心、事業心,終身探索成就事業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有“板櫈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執著堅守,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要教育引導廣大人才專注於自己的科研事業,勤奮鑽研,不慕虛榮,不計名利,努力取得更多有價值的原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