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人民幣國際化面臨“後疫情”機遇
http://www.CRNTT.tw   2020-06-28 08:25:42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土耳其近日宣布用人民幣支付從中國進口商品費用,是個值得注意的動向。它不僅反映出新興國家在疫情引發美元流動性短缺和支付危機情況下,謀求新解決方法的動向,同時反映出人民幣對穩定世界金融環境能夠發揮的作用和潛力。

  環球時報發表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何偉文文章分析,土耳其舍美元而取人民幣,直接原因是裡拉近兩年來在美國制裁下急劇貶值,外匯儲備接近枯竭。土經濟受疫情衝擊全面滑坡,5月7日,裡拉跌至7.23的新低。土耳其外債高企,大部分是美元債務,還本付息壓力極大。

  在這種形勢下,土耳其從中國進口商品直接用人民幣結算,可以避開美元風險。由於動用的人民幣屬於2019年中土貨幣互換協議項下的額度,不動用外匯儲備,因此避免外儲進一步減少。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各國有效匯率指數顯示,以2010年平均數為100.0,2020年5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16.6,與2017年年均116.3幾乎不變。同期美元該指數則從119.7升至130.0,升值8.6%。同期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從121.0升至123.5;美元從114.9升至123.3。人民幣穩定性好於美元,使用人民幣支付進口,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外匯負擔和風險更小。

  文章表示,人民幣正日益廣泛地作為國際貿易支付和結算手段。2015年起俄羅斯對華出口石油,寶鋼從澳大利亞力拓、巴西淡水河穀進口鐵礦砂,中方均使用人民幣支付。但所有這些都是用於外方出口,中方進口;土耳其這次則是中方出口,外方進口,為人民幣新增了一種使用途徑。今年4月,俄羅斯提出歐亞經濟聯盟國家應在國際貿易中增加本幣結算,而中俄伊土四國是關鍵。

  其他國家使用人民幣用於貿易支付和結算,主要是以與中國達成的貨幣互換協議為基礎。到目前為止,中國已同39個國家簽署了貨幣互換協定,按國家數來算,是世界第一大貨幣互換圈。另一種方式是直接將人民幣納入其官方外匯儲備。因為人民幣已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可以預期,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和儲備中的比重將進一步上升,人民幣國際化也將面臨新機遇。

  人民幣作為支付手段和結算工具,不僅用於國際貿易,還可用於國際投資。摩根大通從今年2月20日起將中國發行的人民幣國債納入其投資產品,其亞太區首席執行官郭利博估計未來一年可給摩根大通帶來2億至3億美元資金流入。

  文章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無疑將為疫情後受經濟衰退和流動性風險困擾的世界金融市場帶來一定的穩定性,一定程度上為遭遇對外支付困難的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解燃眉之急。因此,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我們正面臨歷史性機遇。

  同時應看到,人民幣在世界支付和儲備手段中所占比例仍非常低。據IMF統計,2020年4月份,所有國際支付手段中,美元比重為43.37%,歐元為31.46%,英鎊和日元分別為6.57%和3.79%,人民幣為1.66%。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在各國官方外匯儲備總額中,美元比重為60.9%,歐元為20.5%,日元為5.7%,英鎊為4.6%,人民幣為2.0%。要超過英鎊或日元,成為第三大支付或儲備貨幣,人民幣比重至少要提升兩倍,這需要付出極大努力。

  文章認為,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根本途徑是進一步加快金融改革開放,採用前沿金融技術。儘管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衝擊,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和資本項下可兌換仍需要加快和深化。同時,需積極探索發展數字貨幣,拓展人民幣國際化新路徑。在此過程中,需始終堅持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多邊合作,共同維護世界金融市場的穩定。這樣,我們不僅可以開辟人民幣國際化新機遇,而且將為疫情後世界經濟的復甦和世界金融市場的穩定做出貢獻。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