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11月15日電(記者 方敬為)九合一選舉投票倒數兩周,民進黨再打出“抗中保台”神主牌催票,但選民反應冷淡。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選民這次對所謂“抗中牌”相對無感,主要有三原因,包括兩岸議題難影響地方選舉、欠缺外部因素、綠營本身雙重標準說服力不足等,讓抗中保台的熱度難以上升。
袁鶴齡,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政治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大學國際事務碩士、東吳大學政治系學士。現任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逢甲大學EMBA兼任教授、中華台商研究學會理事長。曾任台中科技大學教授兼國際事務長等職。
民進黨年底地方選情不被看好,距離投票日只剩下最後兩周,綠營近日開始打出“抗中保台”神主牌,試圖凝聚選票,除了蔡英文總統在13日凱道大造勢上親自號召,獨派團體也配合推出“不投降承諾書”,要求各黨派候選人簽署,並要選民認清誰有簽署、誰沒簽署,藉此煽起“抗中”熱度。但截至目前為止,相關策略似乎並沒有產生漣漪。
袁鶴齡表示,民進黨每次選舉慣性採取“抗中保台”的策略,尤其是選情相對告急的狀態下,更是如此,這次當然也打出相同伎倆,包括蔡英文總統、賴清德、蘇貞昌等府院巨頭親自呼籲,近期所謂“不投降承諾書”當然也是一種形式之一,但可以發現,這次選民普遍對於綠營的抗中訴求反應冷淡,未達到如2020年大選那樣的風向帶動,他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兩岸議題難影響地方選舉。袁鶴齡指出,雖然“抗中、抹紅”的確會引起部分選民的注意,可是地方選舉畢竟距離所謂的“統獨”乃至於國際形勢過於遙遠,絕大多數的選民對於地方父母官、縣市議員的選擇意向,反而是比較關切民生議題。年底九合一選舉終究是地方型選舉,選民仍比較在意城市發展、經濟條件、民生環境等面向,在此前提之下,綠營要操作“抗中保台”的效果就相對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