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召開“和平互惠的兩岸”論壇。(中評社 鄭羿菲攝) |
張登及認為,台灣實行避險必須加上一個更精密的步驟“負責任的避險”,降低競爭中大國對本國行為“不可預期性”的認知。
張登及舉例說,台海議題是北京的“核心利益”,但目前不是迫切問題,除非台北大動作“要求”北京將台海問題當作“迫切”問題。又例如台海是美國在亞太有迫切性的重要利益,所以美方有時關切台北的程度和動作不亞於北京。但是相比於北京,台北對美國而言不是“核心利益”。如果台北自認為對美中而言,台灣在“迫切性”與“重要性”都完全相同,則不僅是嚴重誤判,還是“不負責任”。
張登及表示,馬英九時期,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來定位與堅持“九二共識”,可謂相當成功地實行“負責任的避險”,甚至可說是“有原則的避險”,美陸雙方雖私下偶有微詞,也是瑕不掩瑜。但是2014服貿抗爭後,避險的內部條件破壞,這又造成大陸認為馬政府“沒有負責的能力”,開始“單邊作為”,導致另一個條件也受到衝擊。於是特朗普政府的各項對華競爭和對抗措施,就被簡易地解讀成冷戰式“圍堵”,台灣不必再傷腦筋,可以“輕鬆扈從”。
張登及指出,蔡英文總統上任初期所堅持的三個大陸政策支柱,原本也具有負責任避險的色彩,但在內外壓力下,執政黨日益傾向“對美中而言,台灣在迫切性與重要性都完全相同”這個偏離事實的戰略判斷。最近政府的各項政策,乍看令人覺得是比前政府更“親美”的扈從,但“負責的扈從”不能只是“揭竿而起”的逞匹夫之勇,還要做好盟友要求的準備。
張登及說,美中關係長期、主要是競爭,這是確定的。但它們要在何處、投放多少成本競爭,台北無法也不應越俎代庖。“快一步”、“大一步”去打頭陣,不僅是對納稅人和全民不負責任,人地不宜,大國不僅不會嘉許,還會出手阻止,導致小國付出代價。“九二共識”的法理基礎,也是蔡英文總統曾堅持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政府承諾概括承受的20多年來兩岸的協商成果,還是未來任何執政者執行“負責任避險”、認真為全民拼經濟最重要的基礎與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