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總統當局欲以“聯美抗中”政策對抗統一 |
中評社╱題:中美角力下美台聯動難擋和平統一大潮 作者:曾曉栩(厦门),廈門市台灣學會秘書長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了題為“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的講話,全面系統地闡述了新時代如何在民族復興的進程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並提出了“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等五項重大政策主張。在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偉大復興目標的今天,面對美國特朗普政府將台灣問題工具化,以及台灣蔡英文總統當局“聯美制陸”挾洋自重嚴峻複雜的形勢,習總書記的講話清晰堅定地向世界尤其是美國表明: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中國人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這篇重要講話是指引整個新時代對台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是新時代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路線圖”,向世界表明中國將以更明確的要求、更清晰的路徑、更強勁的力度、更務實的舉措,推進統一的進程。
一、中美激烈競爭新常態下,特朗普政府將對華政策工具化
1.中國模式快速崛起,美國對華戰略從接觸轉向競爭
中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中國在應對地區和全球挑戰的多邊合作中的作用上升,中美在各領域的競爭加劇。在美國戰略界及建制派看來,隨著中國的崛起以及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影響力,中美關係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需要重新思考美國的對華戰略。美國許多政策制定者和智庫對通過持續接觸來影響中國的能力失去了信心,他們認為中國並未按照美國期待的方向發展,在政治體制上更沒有出現美國期待的變化。
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中國製造處處可見,在美國的政治學者看來,中國製造分為兩種:一是中國製造的產品;二是中國給世界提供的不同於西方國家的發展模式,也就是令美國害怕的“中國模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發展、國家治理等領域走出了一條不同於美國的發展道路,初步實現了國家富強、並朝著民族復興的目標穩步前進。“北京共識”、“中國經驗”、“中國模式”、“中國方案”等已經成為國際政治學界出現頻率相當高的名詞。很多發展中國家都表達了希望在不同領域借鑒中國發展經驗的意願。美國不希望看到中國式政黨政治制度取得成功,更不希望中國的發展模式成為世界其他國家效法的榜樣。中國的成功對比出民主體制下政府效率的低下與混亂。美國擔心更多的國家最終拋棄民主模式,選擇中國式的治理模式。美國國內政界、智庫界對中國正在變強的事實充滿恐懼,認為美國長期奉行的對華政策已經失敗,並且逐漸形成一面倒的共識,認為美國應該重新調整對華政策。這種“美國對華政策失敗論”推動美國對華政策的轉向。中美關係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中美激烈競爭成為新常態。
2.特朗普將對華政策工具化服務於美國至上戰略
在美國歷史上,有許多總統當選時都沒有實際外交政策經驗,有些當選人的觀點甚至與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信條背道而馳。但特朗普是特例中之特例,他是唯一一個在競選綱領中明確反對美國宏觀戰略中大部分的核心政策,並且憑此當選了總統。特朗普上台兩年裡,為了推行美國優先戰略,實現其個人意志,頻繁地進行人事調整,結果是特朗普周邊幾乎全部換上了強硬的鷹派。特朗普的執政團隊經過近兩年的摩擦與調和,現在已經適應了特朗普的衝動做派和強勢作風,努力將總統要推動的政策效應最大化。
特朗普的商人特性使其將美國政府打造成了一個交易型的政府。在特朗普看來,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特朗普並不重視歷史傳統,而是積極利用美國所擁有的籌碼來尋求在各方面獲得直接利益。在對華問題上,特朗普渴望贏得中美貿易戰,因此他對國會和團隊提出的進一步平衡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政策和行動採取支持的態度。特朗普政府將對華政策工具化,將其作為安撫基層選民獲得選票支持的一個有效議題,特朗普以貿易戰為切入點,藉此把解決不了的社會矛盾和問題,轉嫁給中國,把中國作為對手,把中國作為發洩民族情緒、社會情緒和黨派情緒的出口,將國內矛盾向中國外化並成功逐步升級。
特朗普推行的美國優先、美國至上的整體戰略呈現出一種極端霸淩主義的態勢,反對一切不符合美國利益的國際秩序和規制。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更是將中國列為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威脅。特朗普以貿易戰為起手式,從包括台灣問題在內的經濟、軍事、外交、政治、戰略以及意識形態等多領域多戰線發起挑戰,遏制中國發展、遲滯中華民族復興,以維護其唯一超級大國地位。
二、美台關係持續升級,“台灣牌”不斷被美國賦予全新的利用價值
1.美國強化美台關係,賦予“台灣牌”新的戰略意義
在中美之間戰略競爭日益加劇的局勢下,美國把台灣問題作為制約中國的一個工具。美國在評估台海局勢時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是,唯有兩岸呈分裂狀態,才能讓美國在中國的統一過程中具有發言權,也才能夠以之牽制中國。美國認為,在對付中國的各種手法中,唯有“台灣牌”最易操縱也最有效,“台灣牌”不斷被美國賦予新的戰略意義。“台灣牌”對服務美國至上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
美國不斷強化美台關係,在《與台灣關係法》的基礎上,又通過《台灣旅行法》,並且在《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案》中加強涉台內容;在《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中專門為台灣打造不對稱作戰能力加強美台防衛關係,要求美國防部加強與台灣的防務關係,並幫助提升台灣的自衛能力;在維護台灣國際空間上,美國友台國會議員甚至專門提案幫助台灣維繫“邦交國”,若有國家採取對台灣不利的行動,法案授權美國國務院降級與這些國家的外交關係,並授權國務院暫停或改變美國對該國的外援,包括軍事、融資等。美國正式把台灣納入印太戰略聯盟,美台雙方還建立起年度對話機制“印太民主治理諮商機制”,作為定期交流平台,首次會議將於2019年9月在台北召開。①
2.美國國會多場聽證會關注習總書記對台講話內容
2019年3月27日美國國會舉行多場涉及台灣問題的聽證會,其中有不少內容涉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和平統一的“習五條”的內容。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3月27日中午舉行美國國務院2020財年預算聽證會,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會上表示,特朗普政府比以前的美國政府更全面理解美台關係重要性,“台灣旅行法”是重要的法律,特朗普政府已經做了許多事情來實施這個法律,“重要的是要在中國帶來挑戰的背景下來考慮這些事情,人們已經看到美國對於台灣所做的事情,過去幾天美軍艦船剛穿行台灣海峽。”②在美國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3月27日上午舉行的“美國在印太面臨的國家安全挑戰與軍事活動”聽證會上,美軍印太司令海軍上將戴维森指責中國代表著“對印太和美國最大的長期的戰略威脅”,還稱“解放軍是在第一島鏈內對美國利益和盟友的首要威脅”③。戴维森表示,“一國兩制”方針沒有反映雙方的意願,美國對“北京正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外交孤立和經濟約束台灣”,以及中國領導人新年對台講話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表示關注。印太司令部根據《與台灣關係法》與台灣軍方進行接觸,使台灣能夠保持足夠的、可信的、有彈性的自衛能力。
美國對“台灣牌”的運用持續加碼,嚴重干涉中國內政,不斷挑釁其承諾的“一個中國”政策底線。我國防部發言人多次嚴正表明美方最近在台灣問題上搞了一系列動作,無論是售台武器,還是軍事聯繫,我們都堅決反對。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也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任何破壞“一個中國”原則的言論和行為,都無異於在動搖中美關係的根基,都不符合中美兩國的根本利益,也是非常危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