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近國際形勢發生的變化來看,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猖獗拉近了中日兩國之間的距離。特朗普上任以後,去年退出了TPP和巴黎氣候協定,今年又不按常理出牌對鋼鋁進口強征關稅,露骨地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日本與中國一樣,對美國都有著巨額的貿易逆差,所以日本也擔心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棒落到自己頭上。此外,朝鮮半島局勢發生戲劇性變化,出現和緩趨勢,南北舉行了會談,此後美朝也將舉行會談,日本就有了被撇在一邊的感覺。日本感覺到中國在朝鮮半島具有發言權,所以希望通過中國來支持日本參與朝鮮半島和平進程的談判,不要讓日本稱為局外人。
從複出起,安倍就提出了“俯瞰地球儀”的戰略性外交。在日本歷任首相中,恐怕找不到第二個人像安倍一樣重視外交,在他複出的五年半時間裡,累計出訪六十多次,超過戰後任期最長首相佐藤榮作的11次。但安倍一向引以為傲的是對俄、對美的外交。特別是特朗普上台之後,安倍對美的外交很不順利。上月中旬赴佛羅里達會晤特朗普,美方就是不肯豁免來自日本的鋼鋁進口關稅,讓安倍碰了個大釘子。日俄關係方面,安倍也是下了一番功夫,日本在西方制裁期間頂風向俄羅斯提供了3000億日元的經濟援助,可普京在北方四島問題上依然沒有鬆口。
有鑒於此,安倍試圖開始淡化與中國的對立,尋求與中國之間局部緩和,以擺脫戰略困境。安倍近來在對華方面表現出的積極態度,並不是一時衝動、心血來潮,是有內政與外交上的雙重考量的。
中評社:總理此次訪日,雙方確認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各項原則,妥善處理歷史、台灣等敏感問題,以實際行動體現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這是否意味著日本要轉變對台灣的態度?
吳寄南:總理訪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重申中日四個政治文件是中日關係的基礎,特別是《中日聯合申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安倍也表示,日本要按照《中日聯合申明》的規定,僅會與台灣保持民間往來,而且安倍還提到,《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像指南針一樣,引領中日關係克服困難,不斷前行。我覺得,日本可能未來在台灣問題上會有一種約束,它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因為這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國際信用問題。之前美國搞了《台灣旅行法》、還要向台灣提供潛艇技術等等,我們一直擔心日本是不是會跟進特朗普政府的動作,此次通過李克強總理訪日,迫使日本做下承諾,所以估計日本暫時不會那麼做,這也會對民進黨當局形成一定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