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門駐華大使馬赫拉菲(中評社 束沐攝) |
菲律賓發展研究所董事會成員羅蒂拉(A. R. Lotilla)介紹,雖然中國內地是菲律賓第二大貿易夥伴,但相較於其他東盟主要國家,菲律賓在對華進出口額占本國貿易總額的比例上還是較低。他表示,官方發展援助(ODA)是菲律賓的主要經濟來源,但他注意到近年來菲律賓收到的來自中國的官方發展援助是相對較低,中國向菲律賓提供大量的ODA是在阿羅約任期內,希望在杜特爾特任期內能夠獲得較大增長。他說,菲律賓今後將進入一段年輕勞動力人口較多的時期,這對“一帶一路”倡議有所幫助,不過他提醒中國需注意在菲投資由選舉帶來的政治風險。他建議,中國對菲律賓的投資項目不要限於某位總統任期內,因為這會被菲國內輿論理解為中方支持特定政府,進而認為中國“干涉菲律賓內政”。
馬來西亞國會議員劉鎮東(C. T. Liew)開宗明義地表示,“一帶一路”最根本做到民心相通,這就需要長遠的眼光,也是一項共同的挑戰。他以民調數據為例表示,不少馬來西亞普通民眾並不相信馬來西亞政府和中國政府打交道的時候能夠保護國家利益,對自身能夠在“一帶一路”中獲利的預期也較低。他指出,中國要從吉隆坡、雅加達的視角來思考“一帶一路”,他建議“一帶一路”應該重新聚焦在政治經濟上。他認為,若中國國企帶頭在沿線國家落地,排擠當地小型本土企業的空間,這個過程就未必共贏,對民心相通是否有影響值得思考。他也注意到選舉周期的影響,並建議所有“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投資項目都要符合亞投行的透明化標準展開公開競標,並為東南亞各國人民創造優質的就業機會。
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亞洲研究所代所長霍爾(I. Hall)首先分析了“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印關係,他表示,中國首倡“一帶一路”時正值印度的政黨輪替,導致印度沒有及時了解和參與“一帶一路”。他介紹,2015年習近平主席訪問巴基斯坦後,中方加大了對中巴經濟走廊基礎設施的投資,但印度認為在中巴在克什米爾地區地區的建設危及主權。他分析,印度對“一帶一路”非常敏感,首先是對領土完整的敏感,同時印度在經濟上採取保護主義的政策,兩大政黨對經濟開放有疑慮,此外,中國把過剩產能通過“一帶一路”轉移到其他國家,可能會對印度傳統產業造成損害,也會影響印度政治家的利益。他建議,除了亞投行之外,需要設置一些由多邊國家組成的治理委員會來投票做出有關融投資方面的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