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百達。(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6月21日電(記者 黃筱筠)對於台灣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到金門拋出興建金廈大橋的議題,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民進黨前中國事務部副主任張百達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兩岸如要處理相關議題,首先必須恢復兩會、兩辦之間的溝通與對話,政府不可能授權金門地方政府直接去和大陸談。再加上目前兩岸整體氛圍,也並未創造出讓雙方能夠冷靜、理性探討這個專業議題的空間,而絕大多數台灣民眾的疑慮,也必須受到充分的理解與重視。
柯文哲拋出金廈大橋為了2024鋪路?是否可能接收國民黨兩岸路線的市場?
張百達對中評社表示,針對上週末柯文哲率領民眾黨跨海到金門進行輔選活動,提出興建“金廈大橋”的主張,以解決金門交通和水電、垃圾、醫療等問題,毫不意外。這個議題立刻引發各界爭議,尤其明顯涉及國安層面的疑慮。如就議題操作能力而言,柯此時拋出這個議題,顯然會引起很高的網路聲量;相對地,大量負評也隨之而來。畢竟,以當前兩岸氛圍,這樣的議題未必會受到台灣多數民眾的歡迎或認同。
他表示,當然,對於金門當地民眾,相關議題或許會受到較高的支持度,這對民眾黨在金門當地深根與發展,或許會有正面的助益。但雖對金門選情或有助益,但卻也可能波及其他地方的選情,這之間如何取捨,未嘗不是一個難題。
他也說,金門的地方政治,家族宗親關係的考量或影響力,或許遠高於政黨認同的因素。故其此刻拋出這樣的議題究竟能有多少的效果,以及如果國民黨候選人也順勢跟進,甚至接收納入自己年底的競選政見,那麼柯文哲或民眾黨所期待的政治效益恐將會不如預期。如就年底全台選情效應,恐怕會得不償失,弊遠大於利,甚至賠了夫人又折兵。
張百達表示,如就社會民生層面而言,金廈兩地經由小三通,如今已經完成通郵、通航、通商、通水,甚至通婚。如果是要通電以降低當地發電成本或處理轉嫁全民的台電每年高額補貼問題,或可比照通水模式,從對岸拉海底電纜過來即可,未必要興建金廈大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