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題:江啟臣如何帶領國民黨重新“啟程”? 作者:彭韜(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
江啟臣上任國民黨主席已經兩個多月,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作為國民黨青壯派的江啟臣確實想“勇敢改變”,一方面他想改變在民眾眼中國民黨過分“親中”的立場,但國共兩黨曾經良好的合作基礎及國民黨處理兩岸問題面臨島內和大陸雙重壓力迫使他必須在“遠陸”還是“友陸”之間作出抉擇;另一方面他想改變國民黨過分“老邁”的觀感,國民黨一直被詬病的也就是“老人政治”和不接地氣。“九二共識”這麼多年來,一直被民進黨汙名化,所以江啟臣一直強調“擱置主權爭議、求同存異、務實交流”來延續“九二共識”,希望尊重台灣民主,爭取台灣民意的授權,也就是他採用靈活性的擱置“九二共識”、技巧性的不提兩岸論述等閃爍模糊策略來因應現在的兩岸政策的原因。
當務之急,國民黨要重振雄風,前提就涉及到了國民黨的核心理念。如果沒有核心理念,或者說核心理念缺乏吸引力,不能爭取社會主流的認同,年輕人甚至不參與,是沒有任何希望的。台灣前途的關鍵在於維護好兩岸關係,兩岸政策也本是國民黨的優勢所在。拋棄“九二共識”將是國民黨真正悲劇,歷史上認同“九二共識”才贏來兩岸發展最好時機,一旦拋棄“九二共識”,錯拿解藥當毒藥,也損壞了兩岸發展基礎。
一、國民黨新領導層及其兩岸政策走向
2020年3月7日,48歲的江啟臣在中國國民黨黨主席“補選”中以68.8%得票率,成為國民黨首位“民代”擔任黨主席,也是自蔣介石以來國民黨歷史上最年輕的黨主席。3月9日上午江啟臣接任國民黨主席職位,黨主席交棒,黃復興黨部及台北、新北、台中等13位地方黨部主委同時請辭。江啟臣此次的參選口號為“勇敢改變”,他效仿民進黨,組織扁平化,進一步改革黨務人事,不設副主席職務,由71歲的新北市黨部主委李乾龍接任國民黨秘書長,專任副秘書長由5位青壯人士組成,分別是前立委李彥秀、前立委柯志恩、前立委顏寬恒、台南市黨部主委謝龍介、台灣政治大學教授黃奎博,國民黨呈現出世代交替趨勢。
但值得注意的是江啟臣在3月7日當選發表的勝選感言上基本沒有提及兩岸關係,衹在就職致詞最後結束時點出兩岸關係,強調“堅守‘中華民國’自由民主的制度價值,並力求兩岸和平與共同福祉”①。之前2月12日,國民黨主席補選前的政見說明會上,江啟臣在提及國民黨的兩岸論述時強調,“九二共識”顯得過時、欠缺彈性,也逐漸流失民眾信任。對兩岸關係,他會秉持“台灣優先”的態度,同時堅守民主自由是不能退縮的底線。②這番言論讓外界對其是否堅持“九二共識”這一國共兩黨良性互動的基礎產生質疑。3月7日當天中國大陸官方罕見未發賀電恭祝江啟臣的當選,而僅由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出面回應,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狀況,讓外界產生國共關係生變傳聞。
目前國民黨陷入了一個怪圈,自2000年第一次失去政權開始,每次敗選都被檢討要求改革“路線”,反思“政策”和啟用“年輕化”,但從來衹聽其聲,不見其人,永遠都是不了了之。這一方面與國民黨內盤根錯節的山頭派系、大佬文化有關;另一方面也是不接地氣,青年缺位,一副暮氣沉沉、老氣橫秋之相。此次2020年大選,國民黨慘敗很重要兩條就是人心不齊、內鬥嚴重和青年缺位、文宣不力。
國民黨選後哀鴻遍野,內部低迷悲觀氛圍彌漫,國民黨內部整合,藍營內部分裂躍然紙上,涅槃再生迫在眉睫。在這種危急關頭,江啟臣所帶領的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中到底會扮演什麼角色,其兩岸論述是否有重大調整,一直引發外界輿論高度關注。3月9日,江啟臣發表“兩岸論述”:國民黨需先贏得台灣社會信任,再談兩岸。③江啟臣11日下午首度主持中常會,在致詞提到國民黨時,都用“中國國民黨”五個字的全稱,和之前多用國民黨三個字有所不同。同時表示:“九二共識”要求同存異,擱置政治上爭議的理念,未來要想辦法經過討論,重建一個兩岸新的互信基礎。④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紀念日,江啟臣率部分黨務人士前往台北中山紀念堂獻花致祭,強調“國民黨正在進行改革,其中就兩岸論述的部分,黨內也有改革委員會,已經有籌備會議,等到有新的討論時,兩岸論述會是其中重點,也會讓黨內同志與內外部意見共同討論、凝聚共識,等到有共識後再對外說明”。⑤3月17日,江啟臣接受前主席洪秀柱“護憲保台論壇”專訪,這是江啟臣當選後首次接受外界專訪。江啟臣表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⑥但隨後江啟臣又在臉書秀出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前來拜會的照片,一方面發佈AIT恭賀新聞稿,彌補大陸未致賀電缺失;另一方面強調國民黨與美國會不斷努力深化台美關係,促進彼此價值和利益。
綜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作為國民黨青壯派的江啟臣確實想“勇敢改變”,一方面他想改變在民眾眼中國民黨過分“親中”的立場,但是他是中國國民黨的主席,黨名“中國”的核心意義和精神就是黨的靈魂,“中國”是中山先生一直往後延續傳承下來的“黨魂”,在國民黨內部存在相當共識;與此同時,國共兩黨曾經良好的合作基礎及國民黨處理兩岸問題面臨島內和大陸雙重壓力迫使他必須考慮“友陸”路線,在“遠陸”還是“友陸”之間作出抉擇;另一方面他想改變國民黨過分“老邁”的觀感,國民黨一直被詬病的也就是“老人政治”和不接地氣,此次大選,國民黨在年輕人中所得票遠遜民進黨,在台灣這個所謂“民主社會”裡,沒有年輕人的支持也是難以為繼的,但“九二共識”這麼多年來,被民進黨汙名化,所以江啟臣一直強調“擱置主權爭議、求同存異、務實交流”⑦來延續“九二共識”,希望尊重台灣民主,爭取台灣民意的授權,也就是他採用靈活性的擱置“九二共識”、技巧性的不提兩岸論述等閃爍模糊策略來因應現在的兩岸政策的原因。
江啟臣的兩岸論述將走向何方,他還在“遠陸”與“友陸”之間選擇觀望。
二、從個人背景及從政經歷來說,江啟臣確實“親美遠陸”
江啟臣是在台中出生的本土人士,其青年成長階段也適逢台灣轉型時期,其在求學時經歷了李登輝和阿扁時代。2010年,被馬英九提攜任命為台當局“新聞機構負責人”,從此進入政壇;2012年至2020年,連續3屆當選為立法委員;2016年,擔任國民黨“立法機構”黨團書記長;2017年任國民黨中常委;2018年任國民黨“立法機構”黨團總召及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江啟臣屬於國民黨台中紅派地方派系,是黨內青壯派代表,在美國獲得國際關係專業的碩士和博士,被視為國民黨內的“知美政治菁英”。新黨發言人王炳忠曾批評江啟臣是一個標準的“美國派”,⑧看待兩岸的觀點就是很明顯的美國思維,並且經常與美國智庫溝通,執行美國路線。江啟臣本人有濃烈的“親美”色彩。
2018年12月2日,江啟臣赴美參加美國智庫活動,並在美國會發表“九合一”選舉後“中美台”關係的演講,他在演講中還專門向美國人喊話:“請相信我,當我說誰是我們最好的長期同盟夥伴時,那一定是美國。我們黨沒有忘記歷史,那種認為我們並不看重在美國華盛頓的朋友和同盟的觀點,是錯誤的,國民黨從來都是親美的。”⑨
2020“大選”失利後,國民黨內外對於國民黨的兩岸路線進行了一系列檢討,江啟臣總結國民黨2020敗選的原因,稱是因為不夠“親美”,還說國民黨被美國認為是所謂“親中不親美”,是對國民黨的嚴重傷害,未來應該建立對美的溝通管道。對“九二共識”議題,而江啟臣也公開表示:“‘九二共識’有點舊了。應該重新思考‘九二共識’。問二十幾歲的人何謂‘九二共識’誰能懂得?與其講‘九二共識’是兩岸的定海神針,不如說‘中華民國’才是兩岸的定海神針。”⑩
2019年韓國瑜在剛當選高雄市長不久還說“九二共識”就是“定海神針”,誰知道剛剛一年時間,江啟臣就轉變口吻,說中華民國是定海神針,顯示其基本立場態度都發生變化。再結合2016年台“立法機構”針對肯亞將涉大陸電話詐欺案的台籍嫌犯遣送大陸,發佈的一份譴責聲明事件也可以瞭解江啟臣對兩岸關係的態度,該譴責聲明全文使用“中國”與“台灣”等用語,在官方文書甚為罕見,引發高度爭議,其中代表國民黨黨團簽字的是書記長江啟臣。時任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資深顧問孫揚明就嚴厲批評“立法機構”的譴責聲明內容充滿“兩國論”思維,完全不懂國際法準則。⑪
而江啟臣的社會關係也帶有綠色背景,江啟臣的堂叔江春男曾是阿扁愛將、民進黨的文膽,阿扁上台時的就職演講就是出自江春男。雖然江春男屬綠營,但叔侄兩人同來自台中豐原江家,其關係非常親密,不可否認,叔叔的政治觀點對侄子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影響。
2019年香港反修例事件,“港獨”和台獨勾結,“港獨”分子黃之鋒與朱凱迪竄訪台灣,江啟臣作為國民黨的代表不但與這些亂港分子合框,還在媒體上聲援騷亂分子、支持暴動亂港者。⑫
綜上,江啟臣在兩岸關係上可總結為“親美遠陸”,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面對“九二共識”和兩岸路線,他採取擱置冷藏、模棱兩可的“拖字訣”的方式對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