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媒體報道台學者蘇紫雲演講中談及“炸三峽大壩”,經澄清發言全部內容為“炸三峽大壩系非法”後,發文表示歉意。圖為蘇紫雲。(中評社資料照) |
中評社香港1月22日電(記者 束沐分析報道)2018開年大陸網絡輿論就頗不平靜,在幾起代表性輿情事件中,涉台因素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先是“萬豪事件”暴露出不少跨國企業、甚至國內企業存在違反一中原則的問題,緊接著是林心如主演台灣偶像劇《我的男孩》以“受‘台獨’資助”為由被網民檢舉產生“下架”風波,再後來台學者蘇紫雲談及“炸三峽大壩”是被媒體稱為“新年第一炮”。從表面上看,社交網絡上的兩岸輿論鬥爭愈演愈烈,似乎與更加複雜嚴峻、充滿風險的兩岸關係形勢同步升級。
回顧過去幾年的一些涉台網絡輿情事件,有的隨著民粹對立的升高而影響主流輿論,甚至產生嚴重的政治效應,有的則隨著網絡空間飛速的信息更新而不了了之,逐漸被人們淡忘。不過,上文所舉出的三起網絡輿情事件的收尾,卻與以往有著明顯的不同。
就“萬豪事件”,大陸官媒嚴正警告、官方出手處理,涉事企業立即整改、自查自糾,為“獨”點贊的網絡編輯也被開除;就“台劇下架風波”,國台辦發言人表態“相信有關方面會客觀評估,妥善處理”後,據報道該劇恢復在大陸網絡平台上線播放;就“炸三峽大壩”爭議,當事人澄清發言全部內容為“炸三峽大壩系非法”被媒體斷章取義後,最初報道此事的大陸媒體登文致歉。
由此可見,上述第一起輿情事件以官方正式回應處理而結束,而後兩起事件則出現了“輿情反轉”,且有關方面均以合適的方式做出了言語上的澄清或行為上的修正。通過觀察這三個案例,可以發現,在處理涉台敏感輿情事件的時候,不管是政府、媒體還是民間單位,大陸有關方面回應更迅速、態度更明確,而且處理得結果也更加公允。這種對台獨勿枉勿縱的態度值得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