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會青年學者合影(中評社 張爽攝) |
郭雪筠:年輕人不會影響兩岸的未來
多維傳媒兩岸組主管編輯郭雪筠通過在臉書與台灣審課綱的年輕人互動之後發現,這位年輕人根本沒法溝通。她認為,台灣給了年輕人道德制高點。在台灣,當老年人批評年輕人的時候,年輕人就會跳出發言,指責老年人的說法不對,這是台灣社會現在存在的泛權威性。
但她認為,年輕人不會影響兩岸的未來,因為年輕人會長大。比如太陽花學運的時候,有個論點稱台灣沒能加入TPP是因為馬政府親中,很多青年深信不疑,但是到了2017年,TPP已經消失了,當初這個觀點的擁躉已經開始為此感到慚愧。
文化台獨愈演愈烈 如何應對?
田飛龍認為,隨著台灣成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隨著國民黨本土化,台灣問題和平統一解決的主要推動力到了大陸這邊,而不能依賴台灣內部的變化。
田飛龍表示,如果九二共識都不能得到重新確認,隨著離岸政策生效,兩岸再談判就會缺乏政治互信基礎,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不能不考慮一個變通性的方案,尤其台灣問題跟中國第二個一百年的民族復興目標和進程有一定相關性。
田飛龍說,台灣社會正在發生去中國化的文化台獨現象是一個主權政治的問題,不再是能通過和平發展自然積累條件能夠達成和平統一的問題,因此是否進行變軌,在現在嚴峻的形勢之下是值得考慮的。
“除此之外,在文化政策和軟實力方面,大陸也有需要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包括對自身二十世紀歷史的敘事,常常也是前後矛盾。”田飛龍說,如果我們不能把斷裂的傳統接通,就很難說服港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