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3日電/特首林鄭月娥《施政報告》提出惠澤二百萬市民的“免入息審查公共交通費補貼計畫”,月花逾四百元乘搭指定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額外開支即可有四分一“回贈”,上限三百元。有生活無憂的議員不屑於接受這“小恩小惠”,對普羅家庭來說,這卻是樂見的幫補,整個計畫是廣泛、貼地、方便的惠民措施。
星島日報今天社論說,催生這計畫的是市民不滿港鐵有巨額盈利仍然加車費,輾轉發展到要求身為港鐵大股東的政府,撥出股息津貼港鐵減車費。不過,如此津貼港鐵,不但有違收入統歸庫房分配的做法,而且會導致港鐵因減費而吸引更多乘客,令本已擠逼的車廂超負荷,以及變成政府“明益”港鐵與其他公共交通工具進行不公平競爭。
盡早實施容後改善
新計畫下,政府所收股息仍歸庫房,而庫房則撥款回贈車費負擔高昂的乘客,涵蓋的交通工具擴及專營巴士、予專線小巴、電車和渡輪,優點之一是“雨露分沾”,而涉及的交通工具車費向來都由政府監管,不會因此增加或濫收費用。優點之二是市民普遍使用八達通乘搭這些交通工具,每月透過八達通計算及作出車費回贈,市民只須在港鐵車站的專設處理器“嘟一嘟”即可獲得回贈入帳,非常方便。
不過,任何新計畫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其中一個批評源頭,是來自未能從計畫中獲益,或者擔心本身利益會因計畫而受損的人士,今次的批評者是屋邨巴士和紅色小巴,其中邨巴更擔心會因此流失兩、三成客。
現時不少紅巴和邨巴沒有安裝八達通,紅巴車費更是“上落自如”,政府的長者兩元乘車優惠計畫都不包括紅巴。至於邨巴,部分有安裝八達通,而且表明願意接受政府監管車費,但是經營公司分散,當局研究監管需時,不宜因此拖慢計畫實施日期,須盡早實施計畫,容後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