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絕不會坐視蔡英文的“和平民主台獨”之路。 |
中評社╱題:淺議蔡英文之兩岸政策及未來走向;作者:徐青(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9月號(總第225期)
面對大陸堅定的“反獨促統”意志,如何在兩岸關係上,既能施展台獨思維,又能“趨利避害”,是蔡英文當前策略思維的核心。那麼蔡英文台獨思維的內容、策略具體為何,未來走向何方,本文結合筆者之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對蔡英文政治性格的觀察與思考》,《中國評論》2011年9月號;《蔡英文“和平的民主台獨路線”的內容與策略初探》,《台海研究》2014年3月號;《淺析蔡英文“參與式民主”的策略意圖》,《台灣研究》2015年5月號等),以及近來的觀察思考,再抒一己之見。
蔡英文的台獨戰略
首先,台獨路線發展到蔡英文時代已趨向戰略化。蔡的台獨路線,一是既吸取了扁時期“法理台獨”的施政教訓,也吸納了民進黨為了降低戰爭風險、贏得島內執政權而開啟的台獨路線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務實台獨(或稱'穩健台獨')”的策略、內涵;二是迎合當代西方代議制民主向直接民主回潮的發展情勢,以及島內民粹政治、民眾高漲的反政黨情緒、近年來青年的參政熱情,在其施政的“調體質”階段,更多的選擇直接民主的方式作為主要策略工具,從而基本完成了可以和平引領台獨目標實現的路線方針和策略選擇。這套戰略化的台獨路線就是“和平民主台獨”路線。
其次,蔡英文戰略化台獨路線的內容。具體而言,其戰略目標是要在和平的氛圍下,走出一條不同於“法理台獨”之路的“民主台獨”之路。其策略,是以“民主”為工具,將台獨、“反中”內容法律化、機制化。而在其 執政第一階段,即蔡所謂的“調體質”階段,則還會借助民粹力量,以“參與式民主”為主要的民主模式,這一模式的主要內涵包括“台灣主體性”及“公民的政治參與”兩個方面。前者側重意識形態層面的民意引領,即形塑民眾“自主參與公共事務”的“政治主體”、“經濟主體”、“文化主體”意識,後者著重“公民路線”的政治操作,即聯合一切反國民黨的力量,開放社會多元力量參與制度改革。
第三,台獨勢力正進一步進行“和平台獨”的理論建構,以適應並指導“和平民主台獨”,並應對大陸反“獨”促統。
蔡以上述三方面構成的一整套戰略戰術的推動與落實為自己的“使命”,也希望因此而徹底完成台灣所謂“轉型正義”,開啟“新政治時代”,進而建立自己的歷史定位。
“民主台獨”的“趨利避害”策略
從這樣的戰略化台獨思維中來看蔡英文的兩岸關係定位,則首先兩岸沒有關係,只有事務。兩個不相干的“國家”,有事說事,沒事就別東扯西扯。因此,其“就職演說”中只提兩岸事務將如何處理,不提兩岸關係。其次兩岸事務是其推進台獨目標過程中一個必須應對的大麻煩。第三在台獨實力不夠、時機不成熟之際,考慮到大陸和美國的態度、立場,這個大麻煩只要不突顯出來構成其執政危機,能夠維持和平氛圍就好。如此,蔡所謂的“趨利避害”即,既要維護“台灣主權”,又要兩岸交流的和平紅利。其具體策略:
一是以“民主”為工具建構台獨安全網。與阿扁時期的“法理台獨”路線相比,蔡的法律手段將不再主要運用於建構台獨的法理性,而是轉向建構“事實獨立”下的防範大陸和平統一的“民主機制”。即以兩岸關係的法律化、機制化所構成的一整套程式為推動台獨提供正當性與法律上的保障,包括防止台灣利益受損的市場防範機制、“守護台灣主權”的民主監督機制、以修憲提供“民主機制”的法律保障等等。“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等正是這一思維下的產物。
二是以島內傾綠的民意為台獨施政基礎。一方面,其試圖利用島內主流民意中的畏統拒統及“永久維持現狀”、高度認同中華民國等心態,將台獨目標披上包括中華民國、憲法、“兩岸關係條例”等目前尚無法撼動的“憲政體制”外衣,先穩固傾綠的民意現狀,穩固施政地位,為後續進一步所謂“調體質”打基礎。另一方面,以打垮國民黨來翻轉兩岸關係,夯實目前島內政治力量對比。長期以來,島內“台獨民主運動”的矛頭始終對準國民黨及其威權體制,而隨著台獨的實踐進程,徹底打垮國民黨越來越彰顯其在實現台獨目標中的關鍵性。從長遠看,它是推動台獨(本土)兩黨政治的第一步,短期來看,也是蔡著手“調體質”的必須。2014年、2016年島內兩次選舉,讓民進黨實現了“完全執政”,島內藍綠政治力量對比翻轉,蔡必須在此基礎上擴大戰果,夯實民意支撐,讓新的政治生態結構不可逆轉。目前其所有所謂“轉型正義”的動作正是這一台獨思路下的產物。
三是以“台灣主體意識”凝聚“全民”意志應對兩岸融合。在島內民意的引領上,蔡英文的重點放在進一步塑造可抵消大陸影響的“台灣主體性”上。以“台灣主體性”為兩岸互動原則,可避開統“獨”爭議,一方面以“主體性”下的台灣主流民意與大陸“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民心工作相抗衡,另一方面也可抵禦大陸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領域的“滲透”,包裝、正當化民進黨的“逢中必反”。因此,蔡認為,“台灣主體性”能更策略性的維持兩岸交往並能阻擋兩岸深度交流融合。這就既可保持兩岸交流獲利又能過濾掉兩岸融合風險,這是其“維持現狀”下的趨利避害的本質所在。此外,還可從“台灣主體性”切入,實現台灣社會大和解以奠定實現台獨目標的“全民”意志。
四是小心避開與美國的分歧,在地緣戰略上擴大與美國的共識,迎合美國利益,尋求美國對台各方面的支持,強化自己在島內的政治影響力,以及抗衡大陸的能力。以目前美國官方與智庫學者的普遍傾向來看,首先,蔡英文以柔性模糊策略爭取到了美國的基本信任和偏袒,並得以推卸520後兩岸關係日益走向“冷和”的責任,將美國對兩岸“雙重遏制”的矛頭撥向大陸一邊,給中美關係製造矛盾,辟出打“美國牌”的空間。其次,蔡不斷強化與美國的信任關係。除了在兩岸關係上標榜“不挑釁”、“無意外”、“始終敞開兩岸溝通的大門”,以及強化與美國的“民主價值同盟”之外,特別在南海問題上,她以“絕不與大陸聯手”、將太平島的作用引向“運補基地”、希望加入南海“多邊對話”等宣示,以及阻礙台灣漁民赴太平島宣誓“主權”的動作,來平衡其維護南海的“主權立場”,緩和與“南海仲裁”結果的衝突,向美國表達其堅持“主權立場”的苦衷,以及追隨美國地緣戰略並堅決反“中”的誠意。第三,將美國親台反中勢力加大對台支持力度的作為,宣傳為“外交政績”,為自己臉上貼金,強化其施政影響力。
未來走向
(一)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識”。
一是“九二共識”是以一中為核心意涵,與台獨完全背道而馳,作為台獨理念較為堅定的蔡英文來說,再作策略調整,也不會有實質的妥協餘地,中華民國憲法、“兩岸關係條例”等說辭已經“善意”釋盡。
二是從穩固執政基礎和維護選舉利益角度考慮,她尚難以擺脫深綠的綁架,難以承受深綠的拋棄。
三是目前其兩岸政策基本獲得了美國的信任和支持,特別在“九二共識”上,有了美國部分政界人士對她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公開認同,以及希望大陸與台尋求“2016共識”的態度,就更有了與大陸周旋、強勢抗衡大陸的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