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智庫建設:粵港澳智庫協同創新推大灣區建設
http://www.CRNTT.tw   2018-01-08 00:22:21
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推動下,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廣東省港澳辦、廣東省社科院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共同發起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
  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在深入推進,相關規劃和政策安排正在加緊謀劃。今年7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香港見證了《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儀式,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對於粵港澳三地來說,既是重大機遇也是重大挑戰,亟需理論準備、戰略謀劃和協同創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粵港澳三地智庫的主動參與尤為重要。只有凝聚共識,創新模式,整合資源,明確定位,才能打造國際一流的粵港澳大灣區智庫平台,為深化粵港澳合作、引導灣區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灣區建設智庫先行 智庫合作正當其時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香港、澳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將進一步提升,廣東也將獲得承接國家戰略落地、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戰略機遇。如何找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實現三地協同發展,合力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需要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的研究成果作為決策參考,這為三地智庫發展提出了內在要求,也為智庫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間。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粵港澳三地智庫的共同實踐課題。就目前來看,對大灣區的研究闡述主要側重於政策宣傳和基礎性知識的解讀,其主體以媒體和學術機構為主。也有一些專家學者參與,但總體上碎片化嚴重,還不成系統、不成規模,原則性的宏觀闡述多,深入具體的政策性研究少,智庫在謀劃大灣區發展中的作用和影響力還不夠,遠不能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腦力”需要。
 
  粵港澳三地智庫運作模式、發展狀態存在差異,但各具所長,互補性強,具備協同創新的現實基礎。在內地,智庫已經成為國家和地方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以黨政軍智庫、社科院智庫、高校智庫及民間智庫為主的板塊格局,呈現出體制內智庫與體制外智庫互相補充、共同發展的特色和態勢。香港是亞太地區重要的資訊、咨詢中心,是世界信息網絡的重要節點,近年來各類智庫發展迅猛,政策影響力大大加強。澳門的智庫發展也開始步入快車道,在促進自身發展和三地合作中發揮積極作用。港澳智庫天生具有國際化基因,自帶“開放”屬性,正是內地智庫所缺和不足之處,三地智庫的合作具有強耦合性。
 
  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廣東的做法就是智庫先行,把思想和政策準備做足,進而推動實踐前進。今年6月29日,在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推動下,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廣東省港澳辦、廣東省社科院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共同發起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研究院將聯合粵港澳地區及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專家團隊,以政府、企業、機構、投資者和社會等為主要服務對象,打造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高端智庫,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和智力支持,並通過構建高端論壇和發布平台,著力提升大灣區的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我們注意到,近期港澳地區相繼舉辦了一些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主題的論壇,在海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這表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智庫先行、智庫合作業已成為三地專家學者的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