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中評社 王秀中攝) |
中評社南寧3月23日電(記者 王秀中)由全國台灣研究會主辦的第八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22日在廣西南寧召開。在下午的綜合討論環節,50餘位兩岸青年學者圍繞台灣島內“天然獨”現象、兩岸青年“體驗式交流”、中華民國憲法等議題提出新觀點、新理念,會上不乏激烈討論和觀點碰撞,也展現出兩岸青年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貢獻出的獨到視角和正能量。
天然獨VS天然統 青年議題成討論焦點
蔡英文曾說,台獨是年輕人的“天然成分”。大陸應如何面對和化解“天然獨”?兩岸青年“體驗式交流”要有哪些著力點?與會學者圍繞兩岸青年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台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唐豪駿表示,台灣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受到同心圓史觀的歷史教育的影響,並非完全是出於“天然”。他還特別指出,天然獨的影響力尚未達到頂峰,這些年輕世代在民進黨勝選後,全面進入行政、立法體系的基層工作,太陽花世代會比野百合世代對未來政局起到更大的影響力。
要讓這些“天然獨”柔軟下來,就必須要給台灣的“天然統”以空間。唐豪駿指出,台灣的統派青年分成三種屬性:堅持中華民國正統的死硬派、具有大中華思想或民主理念的理想派,以及從兩岸交流中獲利的投降派。對待三種統派的共同解法就是“消弭差異,化解敵意”。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研究生于閔如自稱是90後的“天然獨”世代,他表示,天然獨的形成首先是受到教育環境的影響。其次,這些年輕人不是出生自威權時代,對於他們而言,民主自由是他們的價值,“如果被剝奪了,該何去何從?”第三,受全球化的影響,競爭不斷加劇,台灣年輕人看不到自己的未來。雖然他們對中國大陸釋出的善意能夠充分理解,但兩岸交流的紅利是否落到了普通台灣民眾手里?年輕人對此存有疑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