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論政愛國者治港:港區代表委員縱論完善選舉制度
http://www.CRNTT.tw   2021-04-11 00:16:24
 
  三是完善選舉制度有利香港聚焦發展。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民建聯立法會黨團召集人葉國謙提到,香港需要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特區政府也需要一個可以理性討論的立法會,和市民一道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香港教聯會主席黃均瑜表示,為了抵制“反中亂港”分子進入立法會及區議會,建制陣營圍繞著選舉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淡化了一些基礎性的工作,例如宣傳愛國主義、服務當區市民等。如果能通過完善選舉制度,從根本上排除反中亂港人士當選,選舉就不用這麼勞民傷財,也能更有針對性地關注社會議題。李大壯表示,如果香港社會不能得到安定,亦無法繁榮,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若一天到晚為了選舉吵吵鬧鬧,香港就很難吸引到外來訪客。

  總體看,此次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是對香港政制發展20多年來成敗得失的深刻總結,也是對2014、2019年等多場重大政治風波的深入反思,理應放在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總要求中去審視、放在香港由亂及治、重新出發的大進程中去把握。隨著“愛國者治港”原則從制度和法律上得到保障,香港將能夠更好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安全發展兩件大事,“一國兩制”實踐將揭開嶄新篇章。

  三、以重構選委會為核心完善選舉制度是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

  選舉委員會是此次完善選舉制度的核心要素,全國人大決定重新構建並賦予選舉委員會更多新職能,同時調整優化選舉委員會的規模、組成和產生辦法。經調整後的選舉委員會除了原先的提名和選舉行政長官職能外,被賦予了選舉產生立法會部分議員和提名立法會候選人的新職能。針對全國人大的這個決定,港區代表委員們主要發表了三點看法。

  一是擴大選舉委員會將具備更強代表性。洪為民表示,選舉制度中“均衡參與”很重要,社會由不同階層、不同利益集團組成,因此,簡單的一人一票、少數服從多數,並不是最好的選舉制度,必須要讓不同利益集團、不同階層的人都能發聲表達訴求。陳仲尼表示,選舉委員會在原有基礎上吸納新的界別、新的代表人士,進一步提升了其代表性。波頓集團董事長王明凡認為,擴大選委會規模很有必要,能夠徵求更多香港市民,特別是愛國人士的意見。

  二是新增第五界別加入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可助推香港發展。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黃英豪表示,中央將選委會擴大到1500人,除了增加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還新增了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界,符合香港本身發展以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大方向。目前香港要擺脫困局必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那麼就需要有更多瞭解國情、瞭解內地國策的人來出謀獻策。

  三是調整後的選委會有助於確保真正的愛國者入閘。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施榮懷表示,“愛國者治港”必須要有嚴密、謹慎的資格審查,過去對候選人的背景或資格審核“中門大開”,因此加強選委會的職能和權力是對症下藥。陳仲尼認為,在實際功能上,選委會在評定審核“愛國者”和後續履職的監督中將要發揮重要的把關作用,確保“愛國者治港”真正落實。洪為民表示,選舉前必須要保證所有候選人都是愛國的,做好這樣的防範就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

  總體看,選舉委員會的調整,修正了過去的一些不合理因素,能夠確保愛國者牢牢掌握香港管治權。同時,新制度考慮了香港回歸以來社會構成的變化,體現了均衡參與原則,有利於反映香港各階層特別是基層民意,有利於理順行政立法關係,有利於助推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所有這些,都是香港選舉制度和民主進步的生動體現。

  四、在完善制度框架的同時還需築牢愛國愛港社會政治基礎

  人大有關決定出台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將據此開展修法工作,特區層面也將相應開展配套立法。在把“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實為硬邦邦的法律和制度之外,還有哪些方面的工作要做?各位代表委員紛紛表示,還需營造與之相適應的社會文化和意識形態“軟環境”,并就此提出了不少意見建議。

  一是要增強香港社會的國家意識。林淑儀指出,社會的每一個環節,學校、家庭、傳媒等,都應注重強調愛國這一原則,要將愛國形成一個社會氛圍,讓大家覺得是理所應當的事。葉國謙認為,香港需要大力推廣憲法教育,讓市民對憲法有新的、更加深入的認識,絕不能片面宣傳“兩制”或“港人治港”,必須強調“一國”以及中央的全面管治權,重塑香港人的國家觀念和國民認同感。黃玉山認為,應當在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製造更多的條件讓港人到內地旅遊、參觀、學習,潛移默化影響其認識和觀念。

  二是重視治港愛國者的梯隊建設。李慧瓊表示,“愛國者”衹是最低標準,還需要具備帶領香港走出困境、解決深層次問題的能力,讓市民看到希望。建制政團需要不斷提升自我適應新格局,培養、發掘更多人才,向特區政府和大灣區輸送更多有能力、有擔當的愛國者。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表示,希望可以透過將“愛國者治港”原則融入教育體系,培養一批具有“愛國者治港”素養和精神的青年從政者,為將來的管治團隊培育人才。

  三是下大力氣解決香港教育青年問題。施榮懷表示,香港回歸以後,教育方面出了很大問題,年輕人從學校裡學到的不是愛國精神,反而讓他們不懂民族、不懂國家。培養新一代的“愛國者”,必須要從教育開始。黃均瑜認為,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首先要對老師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國家沒有認同感的老師培養不出對國家有認同感的學生。洪為民提出,國情教育要實事求是,讓香港青少年看到,國家雖然強大了,但到今天也還有一些問題要解決,不要把這些問題藏起來,衹有全面的認識,才能夠讓年輕人萌發責任感和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在澳門回歸20週年時曾專門強調“一國兩制”社會政治基礎問題。事實上,制度和法律在任何時候都是對行為規範的最低要求,真正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還需要培育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土壤。選舉制度改革後,治港者施政能否平穩順暢,治港者隊伍是否後繼有人,愛國愛港光榮傳統能否薪火相傳,最終要看“愛國”能否成為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之一,這正是擺在治港者面前新的重大課題。

  總而言之,港區代表委員們一致擁護“愛國者治港”原則,支持完善香港選舉制度,認同人大決定方案,重視爭取人心問題。考慮到選舉制度改革加重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本地管治架構中的分量,多少年后回顧,本屆兩會勢將成為其在國家和香港所扮演的政治角色的分水嶺。代表委員們在採訪過程中體現出的對所負使命的認識和對未來工作的思考,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愛國者治港”原則的落實將助推香港逐步走出回歸以來的政治怪圈,“一國兩制”實踐一定能夠行穩致遠。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1年4月號,總第280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