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7日電/據澎湃新聞報導,根據央視新聞報導,韓國當地時間9月27日凌晨3點50分,首爾中央地方法院作出決定,決定不予批捕最大在野黨黨首李在明。該決定也意味著李在明過去一個月間面臨的全面危機暫告一個段落。
2022年李在明與尹錫悅競逐韓國總統最終落敗。競選期間,李在明被指涉嫌貪腐,為私人開放商牟利,並向商業公司索賄。此後,韓國司法系統啟動對李在明的調查。
2023年2月,韓國國會曾舉行全體會議,就是否拘留李在明進行表決,最終並未通過。但在9月21日,韓國國會再次就同一問題進行表決。儘管共同民主黨身為國會第一大黨,但最終國會以149票贊成、136票反對、6票棄權、4票無效的結果通過了這一議案。這意味著部分共同民主黨成員也投下了贊成票。
首爾中央地方法院正是在這一議案的要求下就是否需要拘捕李在明進行審查。首爾中央地方法院的部長法官劉昌勛表示,作出不拘捕決定主要是出於程序考量。案件偵辦過程中,通常不拘捕涉案人員。僅在涉案人員可能會銷毀證據或其他少數條件下,才需要提前逮捕涉案人員。綜合各方面因素,首爾地方法院認為目前難以判斷存在必須逮捕李在明的必要性,故而作出上述決定。這也意味著李在明仍將繼續接受貪腐案的調查。
與此同時,李在明則於8月31日宣布開始絕食抗議。此後的二十多天時間,他僅服用水和少量鹽以維持生命。他稱此舉是為了抗議總統尹錫悅施政不力,應為當前低迷的韓國經濟負責。李在明向尹錫悅提出三項要求:就破壞國民生計和民主道歉,反對日本排放核污水,以及徹底改組內閣。
9月18日,絕食多日的李在明健康狀況惡化被送往醫院。同屬進步陣營的前總統文在寅前往醫院探視。與其他諸多政治人士一樣,文在寅也請求李在明放棄絕食,但李在明並未應允。9月23日,共同民主黨發言人對外表示,在醫療人員的強烈建議下,李在明恢復進食。為期24天的絕食抗議正式結束。
儘管如今李在明絕食抗議已經落下帷幕,但韓國觀察家們仍在考量其對於韓國政治的影響,如同韓國報刊專欄所寫,“突如其來的絕食抗議引發了對於韓國黨派政治是否健康的擔憂。”
韓國黨派政治運作
韓國政治是典型的三權分立國家,立法、行政、司法的安排,符合西方政治理論中的理想國家架構。三權中,掌握行政權的總統制政府又最為強勢,韓國也因此形成了以掌握總統職位為主要目的的政治生態。
各個政治力量為了能夠競選總統組成了各自的黨派。韓國在二戰後長期處於獨裁和軍事威權的統治之下,因此形成了以反對威權為任的傾向於民主的政治力量。實現總統直選、普選的民主政體之後,這些政治力量在接下來的三十多年中經過分化、協商、重組,最終形成了兩股力量。
一股是以盧泰愚、金泳三、金鐘泌等政客各自的政黨聯合起來形成的民主自由黨。此後,該黨歷經演變,成為如今的國民力量黨。現韓國總統尹錫悅正是該黨推舉的候選人,並最終贏得大選。另一股力量新政治國民會議則以金大中為最初領導人。同樣經過分裂、重組,在2015年得名共同民主黨。韓國前總統文在寅即出自共同民主黨。
韓國政黨分裂、更名頻繁,但大體上在近年來形成了保守與進步之間的對抗。這種區分部分對應了兩黨的政策取向。進步勢力共同民主黨主張對朝鮮和解,謀求外交國防自主,強調公平分配。保守勢力國民力量黨對朝鮮強硬,希望強化韓美同盟,並且重視競爭、效率。
但在另一方面,進步與保守也對應了韓國過去數十年的政治遺產。共同民主黨繼承了民主化運動中謀求民主的一派的脈絡,而國民力量黨則更多被與威權政府的影子聯繫在一起。前總統朴槿惠出身於保守派,也是前軍事獨裁者朴正熙的女兒。同樣是保守派的李明博則被看作是韓國財閥的代言人。
民主體制下的黨派政治有著複雜的合法性來源。各個黨派首先都代表著特定人群的利益。通過選舉,不同黨派在各個政治機構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從而代表不同人群發聲。理想情況下,這些不同的聲音將通過協商機制,經過複雜的討論、商業、妥協、退讓、堅持等等過程,最終形成法案、政策,體現不同階層的利益和訴求。也就是說,各個派別在民主政治中達成平衡。
在同樣是三權分立國家的美國,一年一度的政府預算案就是民主黨和共和黨討價還價的結果。民主黨要求為低收入人群提供補貼,為清潔能源發展提供資金,而共和黨則要求減稅,要求保護能源公司。不同的訴求,經過兩黨國會議員的討論,最終保留一些,捨棄一些。預算法案通過後,政府部門照常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