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裝備問題不斷,“國防自主”之路並不平坦
據韓國國防部公布的《2021年至2025年國防中期計畫》顯示,韓國計畫在5年內投入300多萬億韓元發展國產軍事裝備。
早在20世紀70年代,韓國政府就提出“國防自主”的概念,意圖由單純依賴美制武器逐步轉向引進技術、自行研製。
2001年,韓國決定獨立研發五代機KF-X。該項目被韓國政府提升到“國家目標”高度,按照最初設計,KF-X的技術和戰術指標將全面超越法國“陣風”和歐洲“台風”戰機。
KF-X項目啟動不久,韓國意識到單靠本國航空工業,無法研製出集各種高精尖技術於一身的五代機。為爭取技術支持,韓國在研發獨立性上做出妥協,再次找到美國洛馬公司。此時,美國又打起了“小算盤”——擔心F-35戰機銷量受到影響,美國對韓國提出的25項核心技術進行了嚴格審查,拒絕提供五代機關鍵部件,甚至一度要求韓國停止KF-X項目,而是購買F-15戰機來彌補老舊戰機退役形成的戰鬥力空白。
經過韓國政府一番努力,美國最終同意洛馬公司轉讓21項技術,但在至關重要的核心技術上,無論韓國怎麼“做工作”,美國仍然說“不”。2021年4月,KF-X首架原型機順利下線,命名為“KF-21”。KF-21這款原本按五代機標準設計的戰機,因隱身性能等多項關鍵技術缺失,不得不降級為四代半。
最新消息稱,KF-21第三架原型機首飛成功。如果KF-21能夠實現定型量產,將保障韓國空軍主戰機型迭代更新,並可能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相比FA-50,KF-21的裝備系統更加“五花八門”:彈射座椅來自英國,刹車制動系統來自西班牙,發動機和瞄准吊艙來自美國,飛控系統來自英國,最核心的雷達系統也是與以色列公司合作生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