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聞令而動的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雷厲風行,到達武漢即直抵核心戰場,危急關頭盡顯英雄本色。
他們是全力攻關的軍地科研人員,把科研當戰場,爭分奪秒與疫魔賽跑,用科技力量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智慧。
他們是堅守一線的社區工作者、公安幹警、基層幹部、下沉幹部、志願者,沒有“最硬的鱗甲”,卻以最溫暖的情懷始終衝鋒在前。
和平時期,我們的熱血何以澎湃?我們的淚水何以滾燙?那是因為,太多的人們給了我們太多感動。
2月18日,社交媒體上一段30多秒的短視頻看哭了無數人。穿著笨重防護服的武漢市第三醫院護士長蔡利萍,追著殯儀館的汽車一路小跑慟哭。車上,是她在這次戰“疫”中殉職的愛人——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作為護士長的她,卻無法護佑自己的愛人,原本約好的一起凱旋,變成了此刻的生離死別。
沒有生而為勇,只是選擇無畏。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醫務人員確診新冠肺炎1716例;其中,湖北醫務人員確診1502例。僅武漢市中心醫院,就有4名不同科室的醫生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殉職。
但,沒有人畏懼。有的,只是醫者仁心的生死堅守。
是什麼支撐一個民族在災難中不斷創造感動世界的奇跡?歷史學家的回答是“人民的品質”。
一位西方教授研究了中國的上古神話後得出結論:西方的神話,是聽從神的安排,只有中國的神話是向自然抗爭。他說:“中國人從來都是靠自己雙手換取未來。”
這種絕不屈服的韌性,像一把利劍,在歷次災難中愈磨愈利,讓疫情中的每一個普通人變得不再普通——
“只要配合治療,一定會好起來”,這句話,讓人們記住了武漢方艙醫院裡那位戴著口罩躺在病床上靜心讀書的小夥子,也看到了普通中國人在災難面前的“淡定”心態。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只是做了作為普通中國人應該做的事。”這句話,讓人們記住了只身一人從海外“人肉”背回1.5萬只口罩的15歲中學生趙珺延,也看到了“90後”“00後”群體的成長與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