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核心技術,競爭才有底氣。”科技創新是一場不進則退的逆水行舟,企業只有秉承信念努力地“向前衝”,才能在強敵如雲的國際軍貿市場中“殺”出重圍。這也啟示我們: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產業變革中占領先機、贏得優勢,打造出更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爆款產品。
對創新的鼓勵、失敗的寬容,才能最大程度釋放創新活力
諾貝爾曾說過:“只要我的一千個想法中有一個被證明是好的,我就很滿意了。”在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瑞典,創新活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
被譽為“創新之國”的瑞典人口僅1000多萬,卻坐擁愛立信、沃爾沃、ABB等大批全球知名的創新企業。數據顯示,瑞典人均發表科技論文數、人均擁有跨國公司數量、人均發明專利數量均名列全球第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瑞典位居世界第三。
在瑞典,對科技創新項目的資金投入,長期保持在GDP的3%以上,這種高額投入遠高於美國、英國等國家。此外,對於企業在創新中遇到的失敗,瑞典一直持包容的態度。2017年,世界上第一家“失敗博物館”在瑞典誕生,收錄了約70個企業創新失敗的案例,其中就包括軍工“百年老店”博福斯公司。瑞典人用寓教於樂的方式,旨在說明一個道理:“創新需要失敗。”
冷戰時期,瑞典在國防物資供應方面採取自給自足的方式,國內軍工產品基本可以滿足本國國防需要。冷戰結束後,瑞典軍隊現役人數驟減至冷戰時期的三分之一,國防預算急劇減少,瑞典軍工產業面臨巨大考驗。
不破不立。隨後,瑞典在軍工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通過對國防部所屬機構和企業進行調整,將武器研製的絕大部分工作交由軍工企業,民營企業只要能滿足國防部對武器系統性能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就會被采納。這一經營模式不但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更解開了瑞典軍工產業的“思想枷鎖”,這在當時絕對稱得上是破冰之舉。
登高望遠才能目光灼灼。冷戰結束後,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瑞典敏銳地感知到信息時代的浪潮已悄然來臨。自1989年以來,瑞典武裝力量和國防工業所進行的大部分改革,都來自政府所制訂的防務計畫——《2000年國會防務改革》,該計畫重點由傳統基於平台的防務轉向未來基於網絡的防務。網絡防務採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將不同的軍事職能,如決策、信息系統和武器系統連接在單一的網絡中。通過這張網,指揮員可以及時掌握戰場態勢,快速下達決策指令,指揮前方人員採取科學合理的行動措施。如今,網絡防務已成為瑞典戰略防務計畫的核心,引領著瑞典武裝力量改革不斷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