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不應缺席大陸主導的“一帶一路”戰略 |
中評社╱題:變局下的兩岸經濟合作形勢、趨勢與路徑 作者:王建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海峽兩岸及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台灣島內政局的變化以及海峽兩岸關係格局的變化,對兩岸經濟合作產生了重要影響,兩岸公權力主導推進的經濟合作中斷,原有經濟合作機制受阻,兩岸經濟合作轉向以市場為導向、以民間為主導、以大陸為主要場域的發展方向。同時在新的形勢下,兩岸企業界在兩岸法律政策範圍內以不同的方式與手段尋求合作,開創了新的合作途徑與合作模式。
兩岸經濟合作的新形勢與新變化
去年春台灣島內政局發生“藍下綠上”的重大變化,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的最大變數,加上海峽兩岸經濟形勢及國際經濟大環境的持續變化,兩岸經濟合作形勢出現新變化,呈現新趨勢。
(一)兩岸經濟合作的“黃金時代”結束,重新回到非公權力主導的民間合作時期。
島內政權發生重大變化後,在沒有基本政治互信基礎的情況下,兩岸兩會協商與兩岸事務主管部門溝通機制中斷,兩岸公權力主導的經濟合作機制中斷,兩岸無法再簽署新的經濟合作協議,已簽署的經濟合作協議的落實也受到影響,兩岸經濟整合或經濟一體化發展嚴重受阻,兩岸經濟合作重新回到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合作為主的民間合作模式時代,兩岸經濟合作的主體、性質與途徑等均相應發生變化。
(二)蔡英文當局兩岸經貿政策發生重大翻轉,經濟“脫中”成為新的政策導向,既有兩岸經濟合作模式受到重大衝擊。
蔡英文當局在“重國際輕兩岸”、“重美日輕大陸”與“重南輕西”的經貿戰略下,在強化同美日經濟合作的同時,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積極加強與東南亞、南亞等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經濟合作,以分散與削弱兩岸經濟合作。蔡英文在2016年就職演講中提出了“告別以往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現象”的知名論斷,即要切斷與大陸的經濟合作,要改變與大陸日益密切的經濟關係,開始在經濟上推行“遠中”、“脫中”的“經濟台獨”路線。上台執政一年時間內,蔡英文當局沒有出台任何一項有利或促進兩岸經濟合作的政策措施,反而不斷收緊兩岸經濟合作政策,不僅將馬英九總統執政時期原本旨在與大陸自貿區對接的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規劃取消,而且將2011年台灣行政院成立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小組整併。在這樣的政策環境導向下,兩岸經濟合作的政策條件發生了逆轉,兩岸經濟合作嚴重受阻。可以說,蔡英文的兩岸及對外政策成為影響兩岸經濟合作的最大變局。
受蔡英文兩岸政策與兩岸關係形勢變化的影響,兩岸在島內合作開創的“學甲契作合作模式”與“苗栗大閘蟹合作模式”也受到影響,無法進一步推廣。
(三)大陸經濟“新常態”與台灣經濟“新平庸”同時出現,給兩岸經濟合作帶來挑戰與帶來機遇。
兩岸經濟合作與海峽兩岸經濟發展形勢密切相關。過去20多年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台灣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移與資本輸出),為兩岸經濟合作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實現了重大發展。如今兩岸經濟形勢均發生了重大變化,大陸經濟發展進入重品質、調結構的發展階段,進入以中高速增長為主的新常態,經濟發展政策導向與經營成本發生重大變化,給既有兩岸經濟合作方式或模式帶來壓力與挑戰。不過大陸仍處於工業化中後期,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動供給側改革,預計還有20多年工業化發展時間,仍將為兩岸經濟合作創造難得的歷史機遇。台灣經濟發展則進入“爭3保2”的平庸發展時期,不再以追求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為核心,而是強調“非核限煤”與“環保至上”的理想主義經濟理念,推動“創新、分配與就業”為核心的新經濟發展模式,不僅給企業投資與經濟發展帶來挑戰,而且給兩岸經濟合作帶來不利影響,加上台灣當局缺乏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的足夠動力,台灣企業對外或兩岸經濟合作的能力也相對弱化,也會影響到兩岸經濟合作的發展與走向。
(四)兩岸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格局出現“陸進台退”新格局,兩岸產業合作競爭態勢上升,經濟競合關係成為新常態。
海峽兩岸的電子信息產業都有較大發展,都是高科技產業的主力。台商對大陸投資與產業合作也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2016年,台灣上市公司在大陸電子信息產業投資收益達2400億元新台幣,佔台商大陸投資總收益3115億元的77%①。不過,海峽兩岸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仍有較大區隔。長期以來,台灣在半導體產業與面板產業領域領先大陸,大陸每年從台灣進口大量集成電路晶片與大尺寸面板。
然而,大陸經過十多年的急起直追,兩岸在半導體與光電產業的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大陸與台灣在這兩大產業的發展能力與製造水平差距日益接近,正在超越台灣。在半導體產業領域,大陸加強對半導體產業的扶持與支持力度,不僅成立了半導體產業發展基金,大力鼓勵本地與海外企業半導體產業投資,並取得長足發展。目前大陸投入興建的12英寸晶圓廠達26個,其中12個已動工興建。2016年,大陸半導體產值達1.95萬億元新台幣,與台灣2.43萬億元相比差距不到5000億元新台幣②,預計2018年大陸半導體產值就會超過台灣。在面板產業領域,大陸於2016年正式超越台灣。據統計,到2016年第4季度,京東方全球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場佔有率為22%,高居第1(樂金以19.1%居第2位,群創以16.2%居第3位,友達以13.6%居第4位,三星以10.4%居第5位);預計到2020年,包括群創與廣州廠在內的鴻海集團市佔率達到20.99%,京東方為18.33%,樂金為17.94%,三星為14.04%,友達為10.86%③。另外,2016年,大陸京東方電視面板出貨量為4400萬片,居全球第3位,超過群創的4200萬片;華星光電3300萬片,超過友達的2700萬片。不過,目前大陸液晶面板自給率仍只有50%,大尺寸面板仍需要從台灣、韓國進口。
兩岸電子信息產業尤其是大陸半導體與面板產業的發展,正在改變兩岸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格局,大陸有全面超越台灣之勢,必將給兩岸電子信息產業與整個產業合作帶來深刻變革與影響。其中一個顯著變化就是,台灣半導體與面板產業加快了在大陸的投資佈局與兩岸的產業合作,同時兩岸同業競爭也開始加劇,未來海峽兩岸在這個領域的合作與競爭並存,並改變世界產業格局。
(五)兩岸人才爭奪戰成為兩岸經濟合作與經濟競爭的新議題。
人才交流是當代經濟合作中的一個重大議題,一個企業的成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才。台灣在經濟發展尤其是高科技產業發展過程中培養與儲備了一批優秀人才,而大陸企業的擴張與國際化發展,急需專業與複合型人才。據美國謀智(Mozilla)與英國智庫Canribou-Digital聯合發表的全球APP經濟報告,台灣人才素質位列全球前10名之內,台灣在軟件人才領域也位居前列④。近年來,大陸企業以更為優厚的待遇吸引台灣人才加入,並促成一大批台灣優秀科技或管理人才到大陸發展。台灣方面則認為是大陸企業“搶錢又搶人”,是惡意“挖角”,是不正當競爭,並出台一系列政策進行限制。在現行兩岸政策法規之下,如何實現科技人才在兩岸之間的有序流動,發揮最大潛能與效力,實現兩岸人才資源的充分合作,而不是惡性挖角與強行限制,是兩岸經濟合作面臨的又一新課題。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新動向與新模式
在兩岸公權力主導的經濟合作受挫受阻情況下,台灣企業界在生存發展壓力與大陸巨大發展潛力吸引下,持續與大陸企業展開包括相互投資、交叉持股、以債轉股等多種形式的新型經濟合作動向與模式。
(一)“化敵為友”,由競爭對手變為合作夥伴的合作模式。
“宸鴻模式”是典型代表。在兩岸經濟與商業往來中,同行、同業之間出現競爭關係是不可避免的,經常採取相互指控對方專利侵權與互打官司以遏制對方,更成為近年企業間競爭的一個普遍性方式,結果常常是兩敗俱傷。在新的經濟形勢與面臨新的競爭對手情況下,原本屬於競爭對手的兩岸企業開始“化敵為友”,以交叉持股與相互投資方式進行策略合作。宸鴻公司是台灣知名觸控面板企業,在大陸有諸多投資,也是蘋果供應商,其優勢是玻璃觸控及後段貼合服務;其競爭對手大陸歐菲光則是大陸手機觸控面板供應商,優勢在於前段塑膠薄膜觸控技術以及精密光感測模,也開始爭取蘋果訂單。雙方是同行兩個知名企業,自然是競爭對手,雙方曾因專利問題相互控告。然而,鴻海集團下屬的業成公司開始有意進軍觸控面板領域,而且依靠集團優勢可能爭取到蘋果觸控面板市場,這對宸鴻與歐菲光構成新的競爭壓力,於是宸鴻與歐菲光雙方做出重大戰略妥協與決定,通過交叉持股方式建立合作關係:歐菲光將參與認購宸鴻公司私募股,共投資18億元新台幣,持股比重達到5.46%,成為宸鴻第二大股東;宸鴻將投資9億元新台幣取得歐菲光股票,持股最多為0.5%,並將合資成立新公司,以鞏固雙方在觸控面板領域的市場地位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