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殲31B想象圖。 |
高性能渦扇發動機一直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短板。據外媒報道,中國正在研製的渦扇15最大推力達到18噸級,推重比約為9。作為計畫裝備殲20的下一代動力系統,渦扇15的最大推力可能與F-35B的F-135相當,推重比則有一定差距。如果渦扇15能夠盡快量產,則所謂“殲18”的心臟自然有保障,但要做到這一點難度非常大。如果採用相對成熟的渦扇10改進型,則新飛機即便勉強可以實現垂直起降,其性能水平也肯定很難與F-35B匹敵。
當然,在“殲18”的樣機或早期生產批次中也可以選擇現成的俄制發動機,或其國產改進型。如殲31樣機使用的RD-93,或蘇-35上的117S。前者的問題是推力不夠,最大加力推力只有8.3噸,“殲18”如採用這款發動機至少需要裝備兩台,《簡式》的相關報道似乎證實了此方案的存在。不過這將使飛機的整體設計很難平衡,首先是沒有任何國外雙發方案可供借鑒;再者“殲18”與殲31不同,其需要額外裝配一整套升力風扇與相關動力傳輸系統,這樣的飛機本身自重就大,而兩台發動機進一步增加了重量,使武器與油料載荷被大量占用,直接影響實際作戰能力。
如裝備117S發動機,情況會稍好一些。作為一款供T-50第一階段使用的過渡型發動機,117S的最大推力達到14.5噸,用於“殲18”是勉強可以的。假設中國能夠批量購買這款發動機,或是裝備蘇-35後在其基礎上將渦扇10的性能提升至117S的水平,兩者將是所謂“殲18”最現實的動力選擇。
破解垂直起降密碼
殲18對發動機的另外一項要求是必須具備推力矢量能力。與部分四代半及五代戰鬥機為追求超機動性而擁有的15度左右噴口偏轉角不同,垂直起降戰鬥機要求發動機必須具備縱向90度以上(如雅克-141為95度)的噴口偏轉角。其技術難度的確很大,但與發動機本身相比,倒還算相對“輕鬆”的任務。
“殲18”的主發動機只需要在垂直起飛或降落的情況下才需要如此大幅度的推力偏轉,且相對程式化,遠不如先進戰鬥機在空戰中隨時微調噴口角度複雜。英國“鷂”式和蘇聯雅克-38早在40多年前就已經具備了成熟的相關技術,沒有理由認為這對如今的中國航空工業來說是難以跨越的門檻。“殲18”其實最需要斟酌的是到底採用哪種動力系統布局。可供選擇的主要有“鷂”的單發多噴口式,雅克-38/141的多發組合式,以及F-35B的單發升力風扇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