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軍遼寧艦訓練掠影。 |
中評社北京11月14日電/在遼寧艦,有一群被贊譽為“航母龍骨”的老兵。他們平均服役20年,完成450多次重大任務,其中4人榮立過二等功,20多人次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
人民網報道,他們親歷航母建設起步的艱辛,全程見證我首艘航母從“船能動”到“機上艦”的每一次突破,創造海軍接艦史上多個第一。
他們曾吻別愛人和孩子,聽從祖國的召喚,成為中國首艘航母的開拓者、守護者和創新者。
他們是海軍遼寧艦高級士官群體!
開拓者:填補空白,繪制裝備圖紙上萬份
20多層高樓般的甲板,3600多個艙室,迷宮一樣的通道,兩萬多台套裝設備,上萬公里長的管路……那年冬天,精心選拔出來的老兵們站在航母面前時,心裡五味雜陳。除了成為航母艦員的激動外,他們更多感到沉甸甸的壓力。作為裝備負責人,他們面臨的普遍難題是:沒有圖紙和技術資料,也沒有裝備操作經驗,甚至連裝備在哪裡都很難找到。
“不要說摸裝備,剛到航母時我連路都不會走,每天上艦都迷路。”航母空調區隊長阮萬林說。起飛區隊長張乃剛第一次接觸裝備時,心裡直打鼓:這麼多新裝備,自己沒有任何經驗,能不能勝任?然而他們沒有退縮,為了建設航母,他們付出所有努力。
培訓的時候,他們每天加班到深夜學習新裝備。有廠所技術人員上艦,他們就纏著詢問裝備技術難點。當時遼寧艦正處於施工狀態,通風、照明沒有安裝完畢,艦上彌漫著厚重的粉塵和刺鼻的氣味,條件非常惡劣。為了摸清艦體結構和裝備系統,高級士官們每天要戴上頭盔和呼吸器,打著手電,鑽艙底、摸管路。一遍遍摸排下來,他們人均磕壞了十幾頂安全帽、用掉了幾十個防塵口罩。每次下艙室,帶著白口罩進去,帶黑口罩出來。靠著一股拼勁,他們完成上萬份裝備系統圖的繪制和幾百萬字裝備資料的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