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臃腫的最大弊端是層層把關,決策緩慢,導致美軍對新興威脅反應遲緩。如近兩年異軍突起的“伊斯蘭國”組織,蘭德公司早就向奧巴馬政府發出預警,但美國軍方卻遲遲拿不出對策。2014年8月發起“內在決心”打擊行動後,美軍高層未能根據“伊斯蘭國”的新特點提供有效的戰略指導,中央戰區只得沿用對付“基地”組織的老套路開展打擊行動,作戰效果猶如隔靴搔癢。此外,從敘利亞內戰到烏克蘭危機,美軍領導層的反應速度明顯慢於俄軍,美國國防部因此飽受詬病。
領導指揮機構臃腫還擠占了有限的國防資源,導致美軍無法將錢花在“刀刃”上。就平價購買力而言,美軍當前的國防預算與1986年通過《戈德華特-尼科爾斯法》時基本持平,但軍隊規模卻只有當時的三分之二。據統計,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廳、聯合參謀部、戰區司令部和國防部各直屬局的運行編制達24萬人,每年耗費預算1130億,接近整個國防預算的20%。巨大的行政消耗擠占了寶貴的國防資源,嚴重削弱了美軍的戰鬥力生成能力。
美國國防部和國會計畫從兩方面為頂層指揮機構“抽脂消腫”。
一方面,按照職能整合的思路合併同類項。據美軍內部調查報告顯示,職能重叠是導致頂層指揮機構臃腫的主因。如國防部負責政策的副部長主抓國家安全和國防政策制定,但聯合參謀部、戰區司令部以及各軍種部均設有戰略規劃和政策部門。為此,美軍將對聯合參謀部、戰區司令部、戰區軍種組成部隊司令部的情報、後勤和計畫等部門進行整合,大幅裁減重叠崗位,減少因層級過多產生的內耗。從目前情況看,美軍不會合併北方和南方司令部或者歐洲和非洲司令部,6大戰區司令部的格局不會改變。
另一方面,減少將官數量,嚴格限定編制規模。當前,美國國防部正努力將管理層的規模壓縮25%,美國參議院要求國防部以同樣的比例削減將官數量,尤其是把上將名額從41人減少到27人。奧巴馬執政以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人數猛增至400多人,導致國安會對美國軍方的“微觀管理”現象較為嚴重。為此,美國參眾兩院計畫將國安會的編制限定在150人以內,從而賦予軍事領導層更多的自主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