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基礎設施有多重要?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與全球化中心高級研究員康納(Parag Khanna)看來,當下的基建潮中,頗有得基建者得天下之勢,基建在一些地區甚至比制度建設還要重要。“我相信應優先發展實體基礎設施。”
這位全球戰略領域學者以美國在阿富汗的建設為例,認為儘管政治改革、教育等因素應該被強調,但更應長期投資的是穩定社會的實體基礎設施,而這恰恰是美國沒有做的。
“安全並非惟一的全球公共產品,基礎設施同樣重要,世界上多數國家——近150個弱小貧窮的國家——需要基礎設施,這一需求與它們對於安全的需求相當,甚至更大,但美國不出口基礎設施,全球前25名的建築公司美國只占2家。” 近日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康納表示,自二戰後,美國一直稱安全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共產品,且美國是其最大供應商,但近20年,美國被批評影響了地區穩定,例如入侵伊拉克、阿富汗等系列做法。
20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發展,美國、歐洲和亞洲相繼大量進行基建,近年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果頗為全球關注。中國倡議的亞投行以及“一帶一路”計畫問世後,全球對於基建以及互聯互通的關注似乎再度熱乎起來。
在新書《全球版圖》中,康納指出,地緣政治的較量正從領土之爭轉向互聯互通之爭,主要表現為全球供應鏈、能源市場、工業生產、金融、技術、人才流動中的博弈;美國在提供公共產品全球安全的同時,中國正不遺餘力構築跨越國界的供應鏈夥伴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