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9日電/在世界經濟複蘇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了新年以來國際經濟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如何能在衆說紛紜中霧裡看花?
英國廣播公司網1月27日載文《中國經濟硬著陸還是軟著陸?》,文章說,似乎現在已經進入了談論世界經濟言必稱中國的時代,中國經濟走向也是瑞士世界經濟達沃斯論壇高談闊論的核心話題之一。
中國股市下跌、經濟減速受到國際上高度的關注,中國國內的經濟放緩被指為全球股市進入熊市的理由之一(當然其它重要理由還有國際油價持續下降、新興市場資本外逃等)。
國際投資家索羅斯發出預言,從理論上說中國經濟可能會硬著陸,因此會加劇全球的通貨緊縮。不過他也預言,中國政府有資源和政策空間來控制局面,特別是中國還有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到底中國經濟所處的狀態、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是什麼,以及中國經濟的演變可能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達沃斯論壇的高談闊論可能無法給出清晰的答案,只有置身於中國經濟之中的人士才能予以更符合實際情況的答案。
結合實地情況、長期跟蹤研究中國經濟數據的彭安東(Anatole Pang)是英中貿易協會(CBBC)的金融與專業服務資深商務顧問。他表示,隨著中國經濟日漸成熟化,GDP的增速放緩是意料之中的趨勢。他不同意中國經濟會出現硬著陸的看法。
經濟成熟化
很多國際評論人士在看待中國經濟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偏重放大了以股市為代表的資本市場的波動,對於中國股市對中國實體經濟影響的比重并不够了解。
同樣的情況是,對於中國經濟在穩增長的同時,對調整結構和促進改革的力度也不够注重,更多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產能、庫存、杠杆、成本等問題方面,特別是在國際經濟形勢相對嚴峻的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