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十一期間快遞爆倉 |
中評社香港12月1日電/中國避免經濟硬著陸最可依賴的力量可能是像李超(音)這樣的普通人。他曾是國有電力公司員工,2011年辭職去賣高檔羊羔毛拖鞋和靴子。一開始生意難做,後來他搭上網絡微信帶來的機遇,生意開始轉好,今年“光棍節”賣掉200多雙鞋。李現在的收入是以前在電力公司的10倍。他還通過打車軟件開車賺外快。他說,“我總想辦法賺更多的錢。”
美國彭博社11月30日報道《普通人正在改變中國經濟》,文章說,根據政府最新數據,相比2013年,去年在中國私營部門就業的人數激增3000萬。促成這一增長的正是中國的自謀職業者大軍。他們自己創業打造新生活,是中國向服務業和消費驅動型增長大轉變的主力軍。事實證明,這些人對抵消出口和重工業低迷以及2011年以來最弱投資增長產生的痛苦起到了關鍵作用。
“10年過後回過頭來看,我們會把(中國)互聯網普及和分享經濟的興起視為轉折點”,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所主任詹姆斯·勞倫斯森說,“這是中國舊經濟的反面。它促進消費而非固定資產投資,促進服務業而非建築和工業生產。”
一個關鍵問題是,分享經濟——產品和服務通過P2P平台買賣或借貸——的興起是否有助於觸發更廣泛的經濟轉變。人們希望此類工具能向中國服務業,包括仍由國家壟斷的銀行和電信,注入更大的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