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昨日舉行“保7的信心”經濟論壇(中評社 王永雪攝) |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 王永雪)當前,全世界對於中國經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憂慮,認為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的動蕩之源,是世界經濟的最大風險。中國到底是世界經濟的動蕩之源,還是世界經濟的增長之源和穩定之源?中國決策者反覆強調,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仍然存在,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有能力實現經濟增長7%左右目標。在當前的複雜形勢下,保“7”的信心在哪裡?為了深刻探尋問題的答案,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昨日舉行“保7的信心”經濟論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張曉強認為,如果按照現在的數據,今年GDP實現增長6.9%,第四季度經濟增速不會有大的變化。隨著我們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中國經濟會產生很多積極變化。從宏觀經濟政策角度來看,做好調控還是有足夠的能力,包括改革開放創新紅利還是在不斷釋放。實事求是地看,中國經濟發展仍然面對壓力,仍然有不少風險因素,比如包括鋼鐵、水泥、煤炭,這樣一些產能過剩產業,現在非常困難。
張曉強強調,一定要更重視發展的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經濟增長7%左右是一個預期目標。“在守住就業、居民收入底線和提升發展的質量與可持續性前提下,不必刻意去追求中國經濟增速和預期目標7%左右差0.1%還是0.2%。”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2015年整個外部環境對於中國經濟而言,具有非常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也非常嚴峻。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保持經濟中高速度增長,關鍵要堅定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改革創新、穩中求進政策,並且切實地加以推進,使我們經濟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保持經濟健康持續地發展。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發布《2015年第四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研究報告,他表示,在風險環生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幾個發達經濟體,美國、日本與歐元區都面臨著各自的複雜形勢。美國勞動力市場復甦緩慢;日本經濟增長仍未見起色;歐元區希臘問題剛剛告一段落,又面臨著難民湧入帶來的政治與經濟的動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