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應吸取日本救市教訓
http://www.CRNTT.tw   2015-09-15 09:35:57
  中評社香港9月15日電/10年多一點以前,我寫過一本關於20世紀日本金融興衰的書籍。後來我發現,這本書出現了中文盜版版本。

  英國《金融時報》9與14日載文《中國應吸取日本救市教訓》,文章說,中國監管者和銀行家因為這本書來找我,并解釋了他們的思路:“我們希望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以便得到不同的結果。”中國方面在研究日本上世紀80年代的瘋狂泡沫,以便讓政策制定者引以為戒。

  北京方面現在有必要溫習日本的教訓,這與其說是泡沫的教訓,不如說是泡沫破裂之後的教訓。如果你想要看看政府試圖支撑股票和土地價格的時候會發生什麼情況,那麼東京的故事令人警醒。它表明,幹預不僅會有財務成本(因為它們極少持續管用),而且會對投資者的心理造成持久拖累。

  想想兩國的相似之處。在過去20年裡,中國通過大舉投資打造工業出口機器,實現了引人注目的高速經濟增長。這種增長受到以銀行為中心、政府控制的金融體系的支持,後者在犧牲消費者利益為代價,向重點行業輸送廉價融資。換言之,資金的價格由官方制定。

  這基本上也是日本在二戰後幾十年所做的事情(盡管與中國相比,日本的此類政府控制更為微妙和間接)。

  但日本模式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改變。隨著日本經濟發展成熟,日本公司對銀行廉價信貸的需求下降,而且隨著日本越來越富裕,投資者開始尋找投資機會。日本政府逐漸開始從銀行占據主導地位、受到嚴格控制的金融體系,轉向貌似向外部世界開放的某種資本市場。然而,日本的自由化步伐既遲緩又沒有章法(即使不是完全武斷的話),隨著大量資本湧動,資產價格被推高,形成了泡沫。

  貨幣政策和匯率波動讓問題更加惡化。因此,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股票和土地價格大幅飈升——這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國一樣。中國政府近年也不規則地小步走向自由化,擁抱一些資本市場架構。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