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二:村強民富的改革往哪里使勁?
打土地牌,吃資源飯
又是一年秋收時,在“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小崗村,金色稻穀千重浪。村里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邊忙著收割水稻,一邊謀劃下一季小麥播種。遊客們在當年18戶農民按下“紅手印”的茅草房里,聆聽中國“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
在北大荒小崗現代化水稻生產基地,500畝水稻再次迎來收穫。從2017年開始,北大荒集團與小崗村開展深入合作,流轉土地種植水稻等農作物,經過土地治理,配備蟲情檢測燈、田間攝像頭等現代化智能物聯網設備,將原先小崗人眼中的“荒地、爛地”變成了如今的糧食穩產增產“樣板田”。
小崗村“牽手”北大荒,得益於近年來深入實施的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這項改革即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將之前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並行,讓農民吃下“定心丸”,也能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為確保‘三權分置’改革順利推進,在上級政府部門支持下,我們採取了多項保障舉措,全村基本完成全域高標準農田整治,先後實施‘引水上崗’‘引淮潤崗’等水利工程,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周群之說。如今,小崗村土地流轉占比超過七成。2012年時,這一比例僅約三成。
對於同樣擁有連片土地的利民村,是如何破解流轉難題的?
“在蒙窪蓄洪區,一些大戶擔心蓄洪風險,沒人願意來利民村包地,到2017年時,我們的土地流轉率還不到一成。”崔傳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