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再生利用主流工藝易生污染,生產者責任制未落實。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顧一帆介紹,目前我國退役動力電池主流回收方法的工藝流程冗長,產生大量鐵鋁渣等廢棄物,尚缺少經濟合理的利用技術及工程方案。
多位受訪者稱,由於不少生產廠商沒有落實生產者責任制,不同品牌、不同類型電池的殘值評估缺乏一致性,精細拆解難以實施。顧一帆透露,我國社會源回收動力電池組分、結構、尺寸複雜多樣,生命周期數據庫覆蓋率不足。未來,我國動力電池出口恐將面臨諸多壁壘。
多措並舉提高回收和再利用水平
受訪業內人士建議,推動動力電池生產者責任制落地,升級現有溯源管理手段,加強回收利用產業鏈企業信息共享,嚴格准入門檻和資質要求。
一位動力電池企業負責人建議,強化生產者責任延伸制落實,採取“預押金制”“送舊換新獎補”“綠色積分”等激勵舉措,鼓勵消費者參與產業發展和協同治理。主管部門可推動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鏈參與主體之間信息互通、共享,對落實不到位的主體建立剛性約束制度。
同時,嚴格回收企業市場准入。對部分有基礎的小作坊,提升技術、辦理手續,納入管理,推動其走向正規化;對基礎條件差、無提升意願的小作坊,勸導整合或關停;對違法違規的小作坊,依法予以取締。多位業內人士建議,提高動力電池回收企業註冊資金、產能規模和產品質量等資質要求,建立動態化、可退出的企業信息公開機制,健全市場信用體系。
針對當前回收利用體系不完善的問題,顧一帆建議,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發展路線圖,提高正規回收比例與逆向物流綜合效率,可在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等重點區域率先建立數字化、規模化的回收利用體系。王懷棟建議,要和高校共建新能源循環利用研發平台,與行業龍頭企業共建重大創新平台,全鏈條提升鋰資源利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