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既要向外國朋友分享多數中國人喜歡的支付方式,又要尊重外國人支付刷卡或使用現金的習慣。”旅美學者、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李斧去年3次到中國出差、探親,深刻體會到中國移動支付的普及程度。他認為,使用移動支付有很多積極意義,同時也要看到一些境外人士剛到中國時的不適應。像機場出口處的網約車,一些不會線上約車的外國旅客享受到這項服務並不容易。從支付習慣來說,海外很多人習慣使用信用卡,一些人擔心移動支付可能不利於保護個人信息,包括收到沒有必要的廣告等。
“中外支付技術、管理方式、消費習慣存在一些差異,造成此前一些外國人在華支付出現一定困難。”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楊濤認為,中國移動支付技術發展速度快,國內受眾認可度高,而國外很多居民習慣於刷卡或現金支付,中外消費者在支付習慣、消費文化上存在差異。其次,跨境支付本身存在困難和挑戰。當資金進行跨國或跨地區轉移時,這個過程涉及的主體十分複雜,包括銀行、信用卡組織、匯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科技公司等,由於涉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營主體,走通這個鏈條需要合作和時間。三是各國關於支付清算的制度、規則和監管模式都有一定差異,客觀上也會對跨境支付融通產生影響。
楊濤認為,改善境外來華人員的支付體驗很有必要。作為金融體系的基礎設施之一,支付清算是中國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中國移動支付技術的核心競爭力在不斷提升,但在很大程度上仍依托於中國特定的消費環境,“走出去”還面臨很多挑戰。如果能夠推動外籍來華人員更好適應移動支付,不僅有助於吸引更多外籍人員來華消費、旅遊、開展商務活動,還在某種程度上能為未來基於中國特色的移動支付“走出去”奠定客戶基礎。
探索建立更加長效的機制
“對經常前往中國的外國人,可否提供更便捷的移動支付宣傳方式?”“鼓勵更多商戶接受外幣信用卡支付”“在使用移動支付的地點配備Wi-Fi熱點和臨時充電設備”……在記者採訪過程中,一些受訪外籍人士提出建議,對中國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政策表達期待。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鬆在此前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正在有序推進各項工作,解決方案可以概括為“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