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藥”:運動夠、睡眠好、有社交
當很多家長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專業的心理教師隊伍仍然在建設中時,我們還能做什麼?
專家給出了一劑“特效藥”。
“吃好、穿好是很多家長認知中把孩子帶好的標準。在咨詢中我發現,那些有充足睡眠、一定強度的體育運動和社交活動的青少年,他們的情緒調節能力和適應性更強,更不容易發生心理問題。”上官金雪說,如果家長和老師能像保證孩子吃飽穿暖那樣,從小保證孩子睡夠、動夠、有社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築起一道有力的防護網。
不少一線的教師也持有類似的觀點。
“以前男孩子上了高中都喜歡在操場上跑步、踢球,現在沉溺手機和遊戲的男孩子更多了,所以,我覺得身邊男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反而比女孩子更多。”一位高中老師說。
潘碧靈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說,高中是個特殊的成長階段,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都可能出現波動,只是男女生在情緒表達方式上會存在一些性別特點和差異,比如女生的言語化功能和向身邊人交流分享的意願一般會比男生更強,而男生相對來說更容易以壓抑的方式掩藏情緒,迴避表達和交流,或正好相反,以直接的攻擊和衝突來表達情緒,這樣,因情緒累積過多呈現的負性情緒累加效應以及人際衝突或過激言論,就容易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負性印象。
“但不管何種原因,國內外的科學研究都表明:運動可以有效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潘碧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