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生成式人工智能崛起,對網絡文學影響幾何
http://www.CRNTT.tw   2024-03-16 18:10:12
 
  通觀媒介發展的歷史,每一次文學遭遇新興技術衝擊時,都會重新喚起一輪“取代”或“威脅”的聲音。印刷文明時代,文學是當之無愧的主角,從蔡倫改進造紙術到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從手動照排到激光照排,每次技術革新都放大了文學的傳播效應。直到廣播、影視等現代媒介誕生,圖像與聲音的結合以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超越報紙書刊等文字媒介,分流了大量文學的受眾。尤其是計算機誕生以後,互聯網以海量的信息內容、迅捷的傳播速度和廣泛的覆蓋範圍迅速席捲大眾,成為繼報紙、廣播和電視之後的“第四媒介”,大眾傳媒以壓倒性優勢猛烈地衝擊著印刷文明的壟斷地位,傳統文學不斷走向式微。以美國批評家希利斯·米勒為代表的學者發出“文學即將終結”的論調,文學界也都在擔憂媒介給文學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但是顯而易見,文學並未因為媒介變革而消亡,反而在技術的衝擊下實現新變、煥發新生。依托互聯網而生的網絡文學,就是文學在適應媒介轉換時所發生的形態之變。它因生活化的審美、奇觀化的敘事、極致的情感體驗、時空場景的拼接糅雜、反宏大敘事的平民視角、注重平面體驗的消費與狂歡、流暢直白的口語式表達等迅速俘獲讀者,成為網絡時代人們文學生活的重要樣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發布的《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網絡文學作者規模達2405萬人,網文作品數量達3620萬部,網文用戶數量達5.37億人。按照有關機構統計的中國網民數量10.79億人計算,中國網民近一半是網文用戶。

  文學藝術是人類在創造中以經驗和情感的交流來建立自我與他者關係的過程,這是文學創作不變的內核,而媒介的更新帶來的只是創作和傳播方式的改變。正如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吳俊所說,“精神活動具有無限的可能性,文學創作則是對於這種無限可能性的一種表達方式。最重要的是,文學永遠無法窮盡精神活動的全部。假如說有所謂文學的消亡,那只是某種、某些文學方式被淘汰,但同時一定就有新的文學方式誕生——精神世界的無限性決定了文學方式的永恒性。而且,也一定會有永恒的文學方式……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將再次為人類文明和文學經典化提供一次篩選、提煉、創新和創造的歷史機遇”。以此來看,生成式人工智能也有望開啟一種全新的文學生產範式,甚至帶來文學生產、傳播、接受乃至審美觀念、闡釋批評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變革。

  從單一的文字升級為多維、立體、互動的作品形態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給網絡文學行業帶來諸多新變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在框架構建、細節補充、創意提示等多個環節為網絡文學提供助力,並有效降低創作者的工作量,從而讓作者更加聚焦內容創新,推動改進文學寫作方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