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強勁的量子信息科創實力,安徽正在形成以算力為核心的量子產業高地。目前,安徽集聚量子科技產業鏈企業60餘家、數量居全國首位,全國首條量子芯片生產線建成運行,全國首個量子信息未來產業科技園掛牌運營,量子專利授權量全國領先,以國盾量子、國儀量子、本源量子、問天量子、中電信量子集團等為龍頭的量子高新技術企業不斷湧現。
深耕細作壯大產業
地方評估賽道潛力與自身比較優勢引入、撬動產業後,還需通過補齊補強產業鏈、培育產業人才生力軍等方式深耕細作“盤活”壯大產業。
——補齊補強產業鏈,構築產業集群。據瞭解,宜賓確立按照“1+N”空間布局產業,改變“市強縣弱”狀況,變“一城一池單打獨鬥”為市縣一體“攥指成拳整體推動”,持續促進縣域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提升。
在動力電池方面,宜賓以三江新區為核心,帶動動力電池產業鏈在江安、南溪、屏山等多個縣區布局,構建起“1+N”動力電池產業生態圈,實現從基礎鋰鹽到正負極材料、結構件、銅(鋁)箔等6大電池組件以及導電漿料、生產裝備、回收利用等產業鏈全覆蓋,初步建成全球一流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具體而言,就是從入口把關、產業布局和要素保障三個方面進行市縣統籌,在項目招引上,由市上專班統一來評估項目可行性,再根據區縣的資源禀賦等進行產業布局。這不僅能統籌市上和區縣的合力來招引大項目,還能讓區縣錯位競爭發展,避免惡性競爭。”宜賓市相關負責人表示。
——升級發展模式,促成產業平移。“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發展模式,我們還規劃培育全空天無人體系,包括智能網聯生態、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未來的‘汽車’或許在路上是汽車、在水裡是船、在空中是飛機。”合肥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程羽告訴本刊記者,合肥在產業創新邏輯、發展模式上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讓產業可以相互實現平移,如為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找到許多承接點,依據產業發展的宏觀環境,讓已有的產業鏈、場景、政策可以有效轉移到新產業上來。
|